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中经济奇迹和国际压力比较

2007年6月15日

1969年,西德经济增长7.5%,外贸盈余不断上升。在英美法三国的要求下,联邦德国政府承担起政治和经济责任。马克随之升值,德国也成了经济大国。南德意志报的一篇署名评论从以上几个方面把当年创造经济奇迹的联邦德国与今天腾飞的中国做了一番比较。柏林日报谈了中国汇率问题。德国之声摘译如下。

新交通构钮:上海铁路南站图像来源: AP

南德意志报在比较后写道:“但是,联邦德国与中国的比较也就到此为止。首先是规模完全不同:中国的外贸盈余今年也许将达到三千亿美元,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达到的最高水平。另外是质量的不同:1969年,联邦德国是民主国家,拥有可兑换货币的市场经济,而中国仍然处于共产党独裁之下,外贸和货币都受到控制。与当年的联邦德国相比,中国需要迈出更大步伐。今天,欧美必须考虑这一点。

“要求中国把货币像世界几大货币那样转为灵活汇率,未免有些短视。中国的金融体系还很脆弱、不能经受危机冲击,所以这种极端疗法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料。但两年来北京对汇率体制进行的边缘松动显然不够,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性大幅升值,接着把人民币与一篮子多种货币挂钩。欧美应该呼吁中国考虑自己的利益,因为在目前这样的汇率下,潜在的通货膨胀在发展,时间越长,消除通胀的费用就越大。

“西方政治家应该避免采用保护主义。即使中国实行符合现实的汇率、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中国的外贸盈余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消失。当年德国马克升值后,德国的出口业也并没有收缩。那些要求中国对出口进行人为限制的国家,最后将损害自己。”

柏林日报报道说,今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预计将高达一万六千亿美元。就中国货币的汇率问题,该报写道:

“北京不想使自己的货币大幅升值,它担心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上升后会失去竞争能力。受损失的首先是纺织工业,其盈余占外贸盈余的四分之三。中国纺织服装总会预计,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就要损失11亿美元。

“但是,即使北京做出让步,也绝不能肯定美国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因为美国消费者虽然乐于购买进口的中国廉价商品,但低廉的价格同时也压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也就是说,中国商品降低了美国消费者、企业和国家支付的贷款利息。此外,中国85%的贸易盈余来自非中国企业的供货,在中国生产、向美国出售的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摘自其它德语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欢迎读者来信讨论)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