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2030战略"效法中国模式?

2019年2月4日

中国以及美国的政府,正在为事关本国未来的重要产业注入巨资,并且鼓励本国的企业整合资源。德国以及欧盟当局也想采取类似的策略以保持竞争力,但是却遭遇了不小的非议。

China Hochgeschwindigkeitszug Fuxing
中车生产的复兴号动车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

(德国之声中文网) 周末在埃及进行工作访问的德国经济部长阿特迈尔(Peter Altmaier)对外界表示,如今的创新热情,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导致"重新洗牌,因此德国经济继续强健、在创新浪潮中保持领先,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束埃及行程回到德国后,阿特迈尔周二发布了一份《国家产业战略2030》,"我希望,经济以及产业政策能够再次成为大家的中心议题。"

根据德国《世界报》先前获得的《国家产业战略2030》草案,德国政府今后将为本国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从而增强德国经济的竞争力。据悉,这份文件甚至由部长本人亲自操刀,其中指出了九大"关键产业"。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德意志银行等企业甚至还被"点名",原因则是"这些企业的长期成功对德国的国家经济利益有着重大意义"。文件草案指出,为了确保重点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应当降低企业兼并的难度。

"铁轨上的空客"无法起飞?

阿特迈尔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在某些领域,"我们需要有德国或者欧洲的旗舰企业,让他们有能力与全球巨头抗衡。"德国经济部长的这一表态,暗指西门子铁路部门与阿尔斯通的合并计划。这两家分别来自德国以及法国的厂商,有意通过合并来整合资源,从而与来自中国的中车集团在全球市场上抗衡。后者是由中国政府出面协调,由南车、北车等多家铁路装备制造企业整合而成。合并后的中车集团在中国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也极具竞争力,其体量超过西门子与阿尔斯通之和。

但是,欧盟委员会则担心,西门子铁路部门与阿尔斯通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在铁路信号设备等领域一家独大、垄断欧洲市场。欧盟竞争及反垄断事务专员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明确表示,两家企业各自都已经足够强大,并暗示正在全球市场叱咤风云的中车集团暂时不会大举挺进欧洲市场。

阿特迈尔则强调,德国经济面临的对手正在利用强有力的国家产业战略支持来占领全球市场,"在科技领域,三、四个国家正处于第一集团,争夺全球市场。德国必须争取处于第一集团。"

"中国模式"万万不可?

目前,中国、美国的政府都在为本国的重要产业投入巨资。中国政府几年前就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向10个未来关键产业的企业提供大量资助,从而缩小与西方的科技差距,并且在某些领域力争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阿特迈尔及他的德国经济部担心,一旦德国以及欧洲的经济在这场经济竞赛中落后,将会对欧洲社会的福祉与安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国家产业战略2030》计划,政府应当出面协调建立跨企业的联合体,来共同进行电动汽车电池的开发、人工智能研究等工作;最终目的则是"确保或重夺德国、欧盟的科技领先地位"。

然而,与法国等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欧洲邻国不同,德国经济的主干几十年来一直是私营的中小企业。德国的主流舆论也长期反对政策过多干预市场,"产业政策"一词往往带有贬义色彩。阿特迈尔的"产业战略"尚未正式出炉,便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

曼海姆大学的宏观经济学教授格吕纳(Hans Peter Grüner)就对《世界报》指出,对于德国而言,"中国式的产业政策不可以成为选项。"他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市场竞争,最终只会提高消费者的负担。格吕纳明确反对西门子与阿尔斯通的合并计划。

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许特(Michael Hüther)也表示,他原则上反对阿特迈尔组建"旗舰企业"的做法。但他也承认,中国式的政府主导经济体所构成的挑战也是现实存在的,"关键是,组建'旗舰企业'是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不论怎样,国家资助的电池生产是没有必要的。"

欧盟反垄断法规过时?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支持阿特迈尔的计划。茨维考西萨克森学院的符罗贝尔教授(Ralph Michael Wrobel)认为,欧洲必须要有更大的企业,来维持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他还批评现有的欧盟反垄断法规,认为其只关注欧洲市场是否存在垄断,而无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关系。

即便是通常持自由主义经济观点的许特,也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将决定今后一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结构。中国正在以国家资助的形式参与竞争,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阿特迈尔现在确实有意去推动修订欧盟反垄断法规。同时,他也驳斥了外界指责其搞计划经济之批评;他说:"国家只能起推动作用,投资最终还是需要由私人企业来进行。作为政府,我们必须制订框架,从而能够动员更多的私有资本。"

 

文山/达扬/(德新社、世界报等)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