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企业得到了中国的援助”

2009年2月26日

由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领的采购团来到德国,接着将前往瑞士、西班牙和英国,据说采购团为欧洲企业带来了一百亿欧元的订单。周三,两百多家德国企业的代表在首都柏林与近两百名中国企业老总和数十名中国官方人士见面,签署了价值八十亿欧元的订购合同或意向书。《世界报》和《商报》都对此作了评论。

中国商务部长和德国经济部长:表情不太一样图像来源: AP

《世界报》认为,"德国企业得到了来自中国的振兴经济的援助":

"两百多家公司想获得价值数十亿欧元的货物、设备、机械和服务的订单。尤其德国企业可以从中受益,为了实施国内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国人特别需要技术。

"这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信号。多年来中国受到批评,因为它一方面用自己的商品淹没欧美市场,另一方面又制定许多规定,阻碍西方公司在这个庞然大国销售自己的产品。2008年1月至10月,中国在与欧盟贸易中获得盈余1390亿欧元。"

《商报》认为,当前德国出口额锐减,中国的订单提升了工业界的情绪,"德国受经济危机打击最重的两个领域,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尤其可以从中受益":

"几周前,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德国时就已宣布这次采购之行。此后,德国工业界一片振奋的气氛,因为北京振兴经济的千万亿元计划中,一部分将作为订单发给外国企业,北京商务部说,欧洲最适合'向我们提供所需的装备'。

"但是北京并非慷慨大方的远东大叔,中国希望通过这一姿态获取技术,因为面对经济危机,一些欧洲企业对于向人民共和国转让技术一事显然不再那么担心。温家宝访问柏林时,蒂森克虏伯公司就签定了有关磁悬浮技术的决议。不过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中国事务部发言人海理廖斯认为,德国企业把技术一售而光的危险性很小,他强调说,'大多数企业知道,什么做法会损害自己,什么做法不会造成损失。'"

《商报》最后注意到,中国官方报刊《中国日报》以头版头条报道采购团赴欧洲的消息说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一行动发出的信号:

"中国方面说,这一使命要重新加强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像上次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时一样,这次只有一个国家受到中国人的冷遇,这就是法国。北京以惯用的惩罚政策对法国总统萨科奇表示了不满。去年十二月,萨科奇在任欧盟轮值主席期间会见了藏人宗教和精神领袖达赖喇嘛。"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