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060808 interview däubler-gmelin china menschenrechte

采访记者:冯海音(Matthias von Hein)2008年8月6日

奥运开幕之际,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批评声仍然此起彼伏,尤其是关于中国的人权问题。德国之声中文广播部主任冯海音采访了德国前司法部长、社民党成员赫尔塔·多伊布勒-格梅林,请她谈谈中国的人权状况:

赫尔塔·多伊布勒-格梅林图像来源: Pablo Kummetz/DW

德国之声:多伊布勒-格梅林女士,您不光是德国联邦议院人权和人道主义救援委员会主席,同时您还主管德中人权对话,因此,您对于中国的人权状况一定有独到的见解。中国在2001年申请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曾经自己提出要改善人权状况。那么您认为中国实现诺言了吗?

多伊布勒-格梅林:在我担任联邦司法部长的时候,为德中两国之间的法治国家对话和人权对话做了不少工作。从1992年起,我就定期访问中国。我认为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而西方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让我觉得非常遗憾。然而,在公民个人自由权利方面,中国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让我也觉得很可惜的是,中国政府领导人总是认为,监督控制比他们做出的承诺更为重要,比如网络封锁,还有对媒体在天安门广场上作报导的规定等方面。

鉴于您刚才谈到的这些情况,您认为把奥运会主办权交给中国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吗?

谢天谢地,这个决定不需要我来做。我认为,当中国十三亿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都为北京奥运会而欢欣雀跃,并且带着极大的热情在准备这一盛事的时候,我们还到处指手划脚地指责他们就太不合适了。尽管在种种限制之下,很多中国人还是非常乐意和外国人交流,并且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我必须重复一句,这些进步很遗憾都没有得到我们的承认,而这种认可其实是中国应该得到的。

可以这么说,德中人权对话成了默克尔接见达赖喇嘛的牺牲品。您认为,人权对话还会继续吗?有没有具体的时间安排?

当然了,现在已经有了进展。我本人今年十月也将去中国,继续两国的人权对话。我认为中国政府中断人权对话的反应也有些过激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当然我也很尊敬达赖喇嘛,但是假如像联邦总理这样的人物要在总理府接见达赖喇嘛,那她就必须要考虑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支持达赖的政治主张。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因此我认为,即使中方的反应有些过火,默克尔作出的这一姿态也是缺乏政治上的深思熟虑的。

最近,联邦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一再表示,必须重新考量世界格局。也许他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对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做出妥协,不管见解是否相同,只是因为这些国家非常重要。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中国的发展施加影响?到底有没有影响的可能呢?

我不会做出您这样的预测。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在世界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必须接受它成为我们的伙伴。对于这个伙伴,我们当然可以提出批评。但是,德国社会这种带着道德上的优越感对中国指手划脚的做法让人感到有些无聊,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在批评自己的缺点的时候早就没有批评其他国家那么带劲儿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好好想一想,在涉及到死刑、虐囚或是人权侵害方面时,我们既然要提出谴责,那就不应该避开那些和我们关系亲密的国家,比如美国。这是一种不公正的标准。

如果您认为这些标准很不公正的话,那么您认为德国媒体对待中国的态度公平吗?

首先让我感到高兴的是,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讨论关于中国的话题,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我认为,重要的是,看看中国的人权状况,包括公民社会权利和基本自由权利,在奥运前后有什么不同。我们必须关注中国变化的过程,关注中国是否兑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是否遵守了自己签署的协议,我们应该提醒他们。这样,我们无形中也支持了很多中国人,他们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活动空间,能有更多获取信息的自由,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不是为了德国的利益,也不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这个世界上,人权能够成为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要素。

还有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您会观看奥运会的开幕式吗?是在德国看电视转播,还是亲自到北京去?

很遗憾,我那个时候要去访问苏丹达尔富尔的难民营,我不知道那里有没有电视机,如果有的话,我当然会看的。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