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历史

“德国华人被害史不该被遗忘”

安静
2016年12月17日

如今的汉堡红灯区曾有过德国唯一的唐人街。一场针对华人的纳粹清洗行动让其成为历史。张添林是受害者之一,接手父亲客栈的女儿如今正在与遗忘作斗争。

Ein Besuch im Hamburger Chinesenviertel
图像来源: DW/J. Ju

(德国之声中文网)推开汉堡"香港旅馆(Hong-Kong Hotel)"的木门,会发现这里的陈设并无异于普通德国老酒吧。走到L型吧台的尽头,仰望贴满顾客笑脸的照片墙,目光自然会停留在一张中国伙儿的肖像上。而这位身穿中式大褂、清秀俊朗的年轻人正是这家酒吧加旅馆的前主人,也是张雪芳(德语名:Marietta Solty,随夫姓)的父亲张添林。

见到张雪芳时,她正在吧台里用量杯调酒。作为目前汉堡红灯区最年长的酒吧老板,很多事情依旧亲力亲为。74岁的她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不忘和伙计及客人们调侃两句。她语调轻柔,但语速极快。在这个以中老年男子居多的小屋里,这位银发女士就像照片墙上的那张肖像一样:略显突兀、引人好奇。

有故事的酒馆

"你看,我小时候根本就是个中国姑娘,后来就完全长变了,"张雪芳翻出一张年幼时的照片感叹道。

而在笔者眼中,这位旅馆老板娘拥有深色的眉眼和比同龄欧洲女性要年轻的发肤,举手投足间又会不经意流露出些许含蓄气质,这些都暗示着她的亚洲血统。

虽然已经接受过许多德语媒体的采访,但是她仍然愿意不厌其烦地从头说起她父亲和汉堡唐人街的故事

张雪芳的父亲张添林于上个世纪20年代受伯父之邀从广州来到汉堡。1938年,19岁的张添林接手了伯父的客栈。张雪芳的母亲是当时店里的一名来自波兰的服务员,但是女儿出生后她就随一名船长前往美国。只身带着女儿的张添林之后认识了一名德国女友。



毁于一旦

当时像张添林这样和德国人同居的华人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危险。张雪芳两岁时,被父亲送到了其女友在海德堡的姐姐家,由此躲过了一场弥天大祸。

1944年5月13日,盖世太保在汉堡唐人街发动"中国人行动(Chinesenaktion)",以"通敌罪"逮捕了当地所有华人。上百名华人被关进监狱和劳改营,受到非人待遇,其中至少17人丧生。大多幸存者在战争结束后离开了汉堡,包括张添林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华人选择了留下。

父亲这段经历的具体细节是张雪芳后来从历史学家那里知道的。她印象中的父亲是沉默寡言的,不愿提起在劳改营里的遭遇。

今非昔比

在张雪芳的记忆里,二战后的唐人街上中国人已寥寥无几。她回忆说:"我印象最深的是街上老楼里的地下室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味道,香料、洗衣房、厨房可能还夹杂着鸦片的气味,而且又非常阴暗,我很害怕去那里。"

现如今,漫步在汉堡圣保利区史穆克街(Schmuckstrasse)和塔尔街(Talstrasse)上,除了能看到两街交汇处的一块纪念板以外,基本上已经找不到唐人街的影子,难以想像这里近百年前中国餐厅和商铺鳞次栉比的景象。

张雪芳遗憾地说:"汉堡市政府很早就把那些老房子拆了。我觉得他们为保存和纪念这段历史做得还太少了……甚至连附近的居民,现在大多数是年轻人,都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拒绝遗忘

张雪芳不会说中文,也没去过中国,但是因为父亲的故事,让她觉得自己跟这个国家有着微妙的联系,她说:"我虽然是在德国出生,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拿着中华民国的护照。"

1983年,张雪芳从去世的父亲手中接管了“香港旅馆”。她一直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唐人街以及华人被迫害的历史。 2009年,康斯坦茨大学的四名学生制作了一部名为《陌生的家乡》的纪录短片,讲述了汉堡唐人街的故事。该片获得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颁发的"2009/2010中德科教年最佳影片"奖,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播放。

自此之后,汉堡“香港旅馆”引起了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可惜的是,这段往事迄今依旧未被收录到汉堡市博物馆里。张雪芳珍藏着从父亲和历史学家那里获得的珍贵照片和历史文件,她就像一个移动的迷你博物馆,除了接受采访,也偶尔会出席一些讲座和研讨会,但是毕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

谈到这里,张雪芳苦笑道:"幸好我的一个孙女对这段历史也很感兴趣,这也成为她在学校里演讲的题目。为此我感到很欣慰,我真的不希望这段历史被人遗忘。尤其是现在德国右翼又有抬头之势的时候,这段历史就更不该被遗忘了。"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