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工人的工资近年来不增反降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6年4月16日

去年,德国大多数公司盈利剧增,但是工人的工资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提高。为此,德国冶金工业工会要求提高工人工资5%。德国有关机构对工人工资收入和企业盈利情况的调查,更为冶金工业工会的要求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工人举着冶金工业工会的旗帜在企业门口示威,要求涨工资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dpaweb

在德国,工资虽然在增长,但增长的仅仅是毛工资,而且增长的速度比任何地方都慢。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去年,根据劳资协定,德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了1,2%,但是通货膨胀率却达2%,也就是说,工资的普遍增长幅度无法与通货膨胀率达成平衡。德国人的工资收入低于实际购买力。

如果工资继续增长,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收入增加。因为工资的增长常常包括超出劳资协定中规定的劳动时间。这也是德国经济研究所得出1998年至2004年德国人平均月工资有所下降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1998年德国人的平均工资是2459欧元,到2004年则只有2448欧元。比数年前减少了11欧元,或者说降低了0,4%。与此同时,根据德国肯堡姆企业咨询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30家达克斯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平均月收入增长了92%,上升到15万7千500欧元。

德国冶金工业工会主席比德斯对工人工资下降,董事会成员收入却在增加这一状况进行了抨击。他在1月底要求提高工人工资5%。对此他解释说:“对于企业主来说,全球化意味着管理人员拿美国的工资,工人拿中国的工资。这种状况必须结束。”

此外,德国企业盈利的增长幅度超过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去年,德国30家达克斯上市企业的利润平均增长了45%。德国中小企业的利润增长幅度尚未有统计数字,但是也和大公司一样,出现的是积极的发展势头。德国企业信用调查公司的国民经济学家布雷茨说:“小型公司的状况开始好转。2005年,它们基本上摆脱了在经济上落后于大企业的状况。”

企业利润增加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工资增长缓慢,生产力的持续改善也是原因之一。如增加了投资,在不增加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等等。自1995年以来,欧元区的工资增长了15%,但是德国的工资却有所下降。这种状况增加了德国工业界的竞争力,尤其是德国的机械制造业有望连续3年获得经济增长。

德国机械制造联合会主席布鲁克拉赫对此及其乐观。他本人并不反对相应增加工人的收入。他说:“如果公司盈利好,我不反对根据业绩对其员工颁发一次性的奖励。总之,非固定的奖励主要依据公司的收益和经济情况而定。”

德国的这种奖励制度与劳资协定中的工资标准毫无关系。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