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为十名中国学生颁发奖学金
2007年1月20日德国总理奖学金是由德国政府资助与德国洪堡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中德交流项目。洪堡基金会是德国著名科研资助机构之一,每年为全世界高水平学者提供了大量科研经费。今年开始该组织特地给中国各领域的优秀青年提供经费,帮助他们在德国的科研院所完成一年的科研工作。
洪堡基金会新闻发言人朔勒说:“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国,一个潜在的市场。我们为这些年轻人提供资助主要是希望将来这些人回到中国后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领域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该项目的出发点。为了中国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从今年开始也把中国列入总理奖学金发放对象之一。”
从2007年1月到12月该组织将为这9名科研工作者提供2到3千欧元的经济资助。获得该奖学金的选手的研究领域从水资源管理,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中德两国律师制度到市场战略的调查和研究,同时这些所涉及的领域也是德国科研人员近年来对中国一直关注的问题。
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范利,毕业后一直从事城市遗产保护的工作。她说,中国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城市保护工作不是一个个体可以实现的事业,而是需要多方部门共同参与,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通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实现的。
范利说:“我很想了解,当地政府对城市遗产的保护和方针上有什么样的策略和手段。对遗产保护长期的坚持不懈地政策又是什么。比如说,德国的波恩和其它德国城市都有很典型的特点:它的楼层都不会很高,整个老城区也都保存了一个完整的步行区,保持了原来的风貌。虽然是有些是战后修过的,但它还是保留了这一块很有活力的文化区。我觉得这是中国很多城市可以借鉴的。”
今年洪堡基金会在82位申请者中,录取了9名。来自湖南的蒋晓云,是湖南大学环境学院的博士生。获得奖学金之前她参加了一个由欧盟资助,中国.德国.荷兰三国共同参与的“湖南常德市川子河流域管理及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保项目。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料和帮助,蒋晓云来到了德国。她说:“我对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包括它的法律,政治管理体制以及它的技术非常感兴趣。比如说,流域管理,现在中国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很多管理机构都是独立分散的。比如一条河流经几个省,几个城市。但是它每个城市都是独立管理的,都是只考虑到它自己。例如,常德那个项目,当地发洪水了,它就只想考虑到要保护常德市,结果泄洪就泄到下游地区,那么洪水就给下游地区造成了很多问题。像我了解到德国他们的管理是相对完善的,中国就缺乏更高的机构,综合的进行统一管理。”
她还认为首先中国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不够,除了老百姓,中国的决策者应该建立前瞻意识。对于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蒋晓云还有很多疑问,她和其它8位奖学金获得者一样,想要在德国找到更多能够帮助中国发展的答案。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