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机械厂房东迁— 是喜是忧?

2006年2月13日

德国每三位机械制造厂商之中就有一位考虑去中国设厂,而计划迁址中欧或者东欧的比例大约占到了四分之一。这是IKB德国工业银行调查统计的结果。据悉,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行业的境外员工人数为26万人,而境内员工人数为86万5千人。

通快公司(Trumpf)前总裁本托德·莱宾格图像来源: dpa

不过,厂房东迁并非绝对是件好事。伏伊特-西门子水电公司总裁胡伯特·林哈德表示:“像中国或者印度这样的劳资廉价的生产地对于机械制造来说有利也有弊。”由于当地不能提供精密仪器部件,厂家必须为此支付一笔高额运费。

另外,为了维护仪器的正常运转,专业工程师必须时常飞往亚洲国家检修设备,这无疑又为企业平添一笔额外费用。外汇汇率的波动也为仪器进出口贸易增加了风险,很可能补平了在生产环节降低下来的开支。因此,林哈德总结道:“如果在这些国家按照欧洲标准生产机器设备,总体费用不会比在德国低。”在他看来,德国厂商过于夸大了中国等地的劳资优势。

在谈到欧洲邻国的生产条件时,林哈德另有一番评价:“东欧的情况很可能要优于中国和印度,更适合德国机器设备生产企业在那里建厂。” 主要优势表现在:整体教育程度较高、地域文化更加接近、基础建设比较完善,工资水平也比德国低廉。

不过,假如产品的劳动成本比率低于20%,迁移厂房便显得不太适宜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劳资降低节省了一部分费用,但同时厂商还面临着生产效益降低、管理费用增加、质量成本及物流成本提升等劣势,如此一来,优劣便不能彼此平衡。

德国激光设备制造商——通快公司(Trumpf)监事会主席本托德·莱宾格表示:“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是小批量、高质量生产的保证。” 莱宾格是通快公司的前总裁,不久前刚刚从高级管理层撤出,他认为,德国本土良好的大学教育、完善的基础建设依然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另外,企业和供货商、顾客之间保持长期稳定关系也很重要。不过,莱宾格旋即补充说,德国必须下调现有的劳资水平。他还引用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话说:“德国企业是有竞争力的,但德国工资却不是这样。”

在另一方面,伏伊特总裁林哈德发现,德国企业正在时代趋势面前迎头赶上,在过去的十年间,实际计件薪酬降低了5个百分点。他说:“德国企业不需要隐瞒这一点,他们干得其实不赖。”

其间,德国通快公司也在捷克设立了新厂。组装厂目前的员工人数为60人,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至于中国、印度这样新兴、广袤的市场园地则是通快公司鞭长莫及的。林哈德也承认说:“亚洲市场对于我们现在来说还是太遥远了一些。”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