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工业在中国不太顺
2002年4月23日宝马公司跟中国东北的小面包生产厂Brilliance谈判了两年。最后,胜利在望了。人们宣布说,只待中国中央政府批准,这个合资厂就成了。但结果,那个东北工厂的合作者忽然变成了一度是宝马子公司的英国汽车公司罗弗。这件事说明了两个现象:一,欧洲汽车公司都在努力钻中国市场;二,进入中国市场实在是不容易。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情况也不好。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导,戴记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至今仍然未能脱离亏损区域。而,戴记的合资公司在中国已经19年了!法国汽车公司标志就是因为长期未能取得成就而黯然退出了中国。
德国唯一成功的汽车厂商是大众。它在中国占有50%的市场。过去和当前,中国政府的保护政策对大众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比如上海规定,上海街上跑的出租车必须是上海生产的桑塔纳。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按理说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企业应该好办得多。从2003年开始,合资企业中的外方将有更大的决定权。至今为止,省级只有权批准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根据新的法,省级政府的审批权将放宽到1.5亿美元。但尽管如此,这种投资额对汽车企业来说实在是不算一回事。美国通过汽车公司最近就投资15亿美元,在上海建立企业。
(图:保时捷也很难打入中国)
尽管中国进入了世贸组织,但中国为了保护国内的汽车工业,对外国汽车企业的进入仍然从严掌握。象宝马这样的企业一直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在另一方面,汽车零配件生产者们则不太愿意进去。德国零配件工业工作联合会主席乌尔巴特指出:“与进口汽车的数量相比,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数量对许多零配件商来说还太少,他们到中国去生产还是不划算的。”因为零配件生产是靠量生存的。属于这个联合会的德国零配件生产公司共有8000家左右,拥有员工90万人。它的话是有权威性的。
中国市场上零配件的价格高,与外国零配件生产者不愿进去有关,也与零配件需求数量少有关。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盗版”太严重。桑塔纳的零配件据称有三分之二是假的。
尽管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外国车出口到中国仍然是与高昂的费用联系在一起的。虽说中国承诺到2006年把汽车关税从80%下降到25%,并且在今年年初已经下降到了50%,从而导致了进口汽车销售热,但中国各地仍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土汽车制造者。中国共有约120家汽车厂,其中约四分之一年产量不足100辆汽车。
关税的下降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进口关税毕竟只占一辆汽车价格的三分之一。此外,各种税、费把汽车价格抬高了30%-80%。各地政府还采取种种措施,防止外国汽车冲击本地汽车的利益。比如,武汉市最近宣布,市民如果购买本地生产的汽车,将能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