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失业问题与大选
2002年9月7日8月份,德国减少了几千名失业者。但失业率仍然停留在触目惊心的、具有象征意义的400万数字线上。施罗德总理在竞选冲刺的最后阶段,不可能从就业市场压力的轻微缓解中捞取到任何好处。这种缓解来得太迟了,太弱了。
在野党始终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他们随时可以触及政府的伤口。施罗德四年前上台时曾宣布,假如他的政府不能将失业人口降低到350万以下,就不值得再次当选。施罗德的承诺当时看来甚至显得过于谨慎了。因为,当时,新经济正大展宏图,德国和欧洲的信息和电信市场呈爆炸趋势发展,这些行业纷纷抱怨劳动力匮乏,德国经济界的气氛近乎狂热。
但这一切好景不长,基民盟和基社盟似乎从这个气泡的破裂中捞取到了最佳利益。社会学学生从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如何赢得竞选。方法是,先任命一个民意研究机构,以便找出选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找到答案之后,只需给选民留下这种印象,即自己的党派最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有机会在迟疑不决的选民中赢得关键的支持。
德国的政党现在甚至可以节省下支付给民意研究所的酬金。因为,连续五,六个立法期以来,高居选民关心问题榜首的始终是就业问题。社民党人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无能为力。社民党在这个问题上的狼狈,使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施托伊贝尔处于如此得意的境地,他甚至可以在东德出现洪灾的时候去北海逍遥。反对党的竞选参谋们甚至忽略了环保问题。但这没关系,至多不过输掉几分而已,并不妨碍大局。
关键问题是,社民党人早已错失劳动市场改革的良机。9000多项法律,法规和管理准则牢牢束缚住了劳动力市场。匆忙筹组起来的改革委员会忙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尽快为失业者找到工作。而较少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就业机会不是靠联邦劳动部长创造的,而靠的是经济界。
经济部长米勒是无党派人士,喜爱古典音乐和漂亮的油画。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发言权。联邦经济部从制度上被剥夺了所有权限。改善经济框架条件已经是老生常谈,却看不到任何有关键意义的改善。
糟糕的是,总理候选人施托伊贝尔尽管频频触痛政府的伤口,许多观察家却并不相信他能治愈这个伤口。作为巴伐利亚州州长,与施罗德相比,他太夸夸其谈并且行动欠谨慎。他曾经发誓,将失业人口数字减半。然而,不幸的是,巴伐利亚目前是全德国失业率增长最快的地区。施托伊贝尔还发誓,将市民和雇主怨声载道的税率压低到40%以下。
那么,他的党内同仁们为何在科尔执政16年的时间里默默地静观税务负担从32%上升到42%呢?施托伊贝尔看来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9月22日大选就要开始,放弃选举权的将大有人在,这有什么奇怪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