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经济专家谈中国崛起与西方的策略

2009年10月22日

德意志银行研究部新兴市场领域专家塞塔恩·汉萨库尔(Syetarn Hansakul)女士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中国与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这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声望,也给中国带来了日益增长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传统的国际政治强国已经不能阻止中国的崛起,而是应该采取建设性的策略和在新兴工业国家的积极投入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中国辽宁的一家钢厂图像来源: AP

塞塔恩·汉萨库尔的报告中指出,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的经济产值中占了11.4%,超过中国的只有美国(20.6%)和欧元区(15.7%)。她说,虽然中国还不是能够独立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但是伴随经济成长的是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已经十分明显。

报告以中国在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经济往来活动为例,通过具体的经济统计数字来说明,中国在这些地区十分活跃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受石油与原材料需求的驱使。特别是中国与伊朗的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西方国家趋向于把中国在这些地区的活动-特别是在一些政治不稳定的中东地区和苏丹与刚果等非洲国家的活动视为威胁,并批评中国政府与当地侵犯人权的政权和独裁者进行合作。塞塔恩·汉萨库尔女士对德国之声说:"西方国家的确有价值观上的考虑,但是我认为中国的初衷是出于商业考虑,是为了想保障石油与矿产原材料的供应安全而开始在非洲进行这方面活动的。当然,中国与当地政府做生意时,可能会增强那些人的实力和改变当地的政治集团间的实力格局,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中国人有意要看到的结果。"

在西方世界对中国非洲政策提出批评的同时,非洲当地居民又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呢?塞塔恩·汉萨库尔女士说,她本人没有去过非洲,但她通过与做非洲课题研究的、对非洲有第一手调研经验的同事进行讨论,以及阅读的专业资料中得到的印象是,非洲当地居民对中国的投入是持欢迎的态度的:"中国在那里不被当成只是一个施舍者或者被看成一个来到那里告诉非洲人你们不行并对他们指手划脚的角色。我认为中国采取的是不同的策略。中国与非洲人的对话看上去更友好和更平等。"

图像来源: AP

在新加坡工作的塞塔恩·汉萨库尔女士对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有着更多的直接了解与经验。她说,东盟国家总的来说并不害怕中国这样一个近邻的崛起,她说:"因为中国的巨大市场需求是在帮助东盟国家,最明显的就是旅游业。十年前,可以说在东盟国家还看不到来自中国的游客,而现在则是构成了发展最快的市场。我在我的报告中也提到,中国自2004年起就取代美国,成为包括香港、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台湾和泰国在内的地区的最大出口对象国。"

塞塔恩·汉萨库尔女士在她研究报告中认为,传统的国际政治强国如美国已经不能阻止中国的崛起。她在报告的结论部分呼吁,老牌西方工业强国应该通过在新兴工业国家的积极投入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她认为,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提出的"多极世界"模式是对世界格局的一种正确描述,美国应该在与世界很多国家交往时通过竞争来赢得注意力和密切关系。她说:"上届美国政府习惯于给他们不喜欢的政府打上烙印,说你们不是我们的朋友,我也不愿意与你们交往,甚至还会采取制裁措施。美国新政府意识到越采取隔离措施和不与这些国家打交道,中国就会有机会填空,美国就会失去它的影响范围。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应该继续采取某种投入和交往的政策。"

作者:潇阳

责编:乐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