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电动车关税加码是一种政治表态

2024年5月16日

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等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对中国的出口经济会造成多大影响?中国电动车出口的重要市场欧盟有会作何种反应?德国之声就此采访了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贸易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辛茨(Julian Hinz)。

中国出口的电动车相当一部分销往欧盟
中国出口的电动车相当一部分销往欧盟图像来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在对外宣布一段时间后,美国正式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作为经济学家,您如何看这种做法?

辛茨:对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是很高的税率,这意味着,一辆车的价格会因此翻倍。不过从数量上看,这只涉及很小一部分,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电动车只有1.2万辆,相对于向全球出口的共150万辆,微不足道。从经济上看,(新税率)不会带来多大的变化,而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宣示。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贸易问题专家Julian Hinz图像来源: IfW Kiel/Studio 23

德国之声:具体传递了什么样的态度?

辛茨:新的关税不仅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还涉及太阳能电池、钢铝产品、半导体等。在(美国)选举之年,这是一种对内政治的表态,当然也是表达对中国近年来所作所为的不满--关税针对的这些产业得到了密集的补贴。相关的讨论不仅在美国一直在进行,在欧洲也是如此。

德国之声:对中国最主要的一个批评就是政府对电动车的行业的补贴,可是人们也看到,在美国和欧洲,也有高额的补贴流入了电动车行业,中国和美国、欧盟的补贴有什么区别?

辛茨:欧盟和美国的目标是,通过推广电动车、太阳能来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这也是在中国得到大力补贴的领域,正如很多人指出的,在美国和欧盟也是如此。一定程度上,这是目标上的冲突,欧美一方面希望有廉价的产品来推动绿色转型,另一方面则看到中国对市场的强力干预,有研究显示,中国的做法远甚于其他地方,具体措施有质的不同,结果就是那里的电动车和产能比世界其他地方高得多。

比亚迪的欧洲攻势

05:1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国之声:可是中国的市场也很大,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成了世界工厂,这里的产能高不是很正常吗?

辛茨:可是中国的产能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消费,当然很大一部分是为国内市场生产的,但也有为出口建立的产能。这并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如果廉价的电动车能取代肮脏的燃油车。但另一方面,对市场的干预会危及其他国家的电动车工业,这是一个经过权衡之后的政治决策。

其他国家也有补贴,但问题是以何种范围和形式存在,涉及的是细节问题。就此欧盟委员会正在进行调查;美国在推出措施前也有过调查程序。关键是要如何做出反应,中国会怎么反应,欧盟会做出什么反应,会不会推出更多的关税?

中国去年出口了150万辆电动车,50万辆出口到欧盟,美国只有1.2万辆,就是说,欧盟明显有着更有力的杠杆,可以更理直气壮地与北京政府谈论这件事。

德国之声:既然美国和欧盟都有针对电动车的补贴,为什么说中国的补贴比其他国家的补贴更加罪恶呢?

辛茨:中国的工业政策多年来一直是,锁定特定的要做大的产业,由政府进行干预。你可以说,中国政府浪费资金,选出优先发展的产业,建立起巨大的产能,制造出大量廉价的电动车和太阳能电池,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受益。但同时这也是扭曲市场的行为。对此是有应对机制的,比如世贸组织的法规。不能简单地说,这是好还是坏。

电动车平民化 中国制造?

16:3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国之声:您刚才说,如果欧盟在提高关税上有所举动,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会更大,因为中国电动车出口欧盟的比例较高?

辛茨:是这样。

德国之声:您认为欧盟应该如果反应,您对布鲁塞尔有什么建议?

辛茨:已经启动的反补贴调查当然要按程序进行到底,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要权衡,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从经济政策角度看,关税可以保护欧盟的特定产业,但也会导致我们绿色转型所需的一些产品价格上涨,我们不能指望中国制造商来承担这些成本。我们想要的是什么?需要权衡利弊。

德国之声:您认为,对美国或者欧盟祭出的关税措施,中国方面会有何种反应?

辛茨:一种危险的、对中国也无济于事的做法是,相互提高关税造成关税的螺旋式上升,或者你加一笔我加一笔,就像特朗普任期内发生的那样。这会让当事双方蒙受巨大的损失。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也符合中国政府的利益。当然对中国政府来说,针锋相对地做出反应,在政治上也很重要。到底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广度,还很难预测。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