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04年3月2日德国有如人间天堂般的自然风光和浓郁而极富特色的人文景观。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德国决不仅仅有高楼大厦和现代化企业,更多的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遗迹。与四大文明古国相比,德国的文明史不能说长。但是德国人异常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特意保护的老城区。同时,德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城市中看不到裸露的土地,乡下也尽是牧场或葡萄园。远远望去,满眼绿色,远处点缀着白墙红顶的房屋、古老的城堡遗址和高高的钟楼,耳边不禁回响起贝多芬的>。德国的美丽风景和人文景观简直一言难尽。
了解了德国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德国的社会。经济越是发达,生活节奏似乎就越快。但在德国这种感受却不深,那里的人们似乎尽情地享受着生活。另一方面,德国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似乎缺乏足够的活力。德国人办事认真,尤其强调秩序。但是他们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刻板,有时也具有灵活性。例如,不来梅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工在同一食堂就餐,他们的饭票是不同的,同样的饭菜教职工的要贵些。德国的职工都自觉地用教职工饭票。而许多外国人(象中国的公派人员)虽然不是学生身份,由于囊中羞涩都购买学生饭票。德国人对此并无什么不满。西方的饮食对大多数中国人是一种考验。有些人如果不吃米饭就不知道该吃什么。我自己倒是能够适应,在德国一年基本上是面包、黄油、奶酪、水果等,蔬菜较少吃。至于牛奶、咖啡等更是家常便饭。
促进了中德人民之间的沟通。这么说并非自夸。德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依然是相当贫穷落后的。这主要来自官方的片面报导和其它一些不公正的信息来源。德国人绝大多数在表面上对外国人是礼貌的,但不排除有些人骨子里的歧视。在德国期间,我曾经看到德国的电视台对中国的报导,一次是关于工业,画面上大同煤矿上黑黑的蒸汽机车足足给了一分钟多的时间。另一次是北京亚运会期间市政府强迫怀柔郊区公路两旁的民居朝向公路的一面墙都刷成白色。还有一次是台湾关于1989年事件的电影,画面上的大兵在北京的胡同里横冲直闯,孩子们四散奔逃。
在与普通德国老百姓的聊天中发现,一些德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似乎还留着辫子、女人裹着脚。在不莱梅火车站旁有一个海外博物馆,里面有中国馆和日本馆。在中国馆里,关于中国的宗教、古董、瓷器、戏曲、乐器、农具、鸦片战争、烟枪、钱币、三寸金莲、死囚、慈禧照片、清朝高官的葬礼场面、毛泽东挥手的塑像照片、农民学毛选的宣传画、中医等内容很多,但大多数是清朝的东西。难怪德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如此阴暗。在日本馆,看到日本的民俗、日本刀、中日甲午战争接受中国投降仪式的画、中日旅顺口之战的画。看过后有一种想砸烂日本馆的冲动。去德国时,我带去了不少中国的明信片、幻灯片、剪纸、画册、司南等工艺品,都分发完了。我觉得有义务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在不来梅大学材料物理和结构研究所,具有电镜、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组合真空设备、真空电弧炉等比较齐全的设备。这些设备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能够亲手操作。每个工作人员有两把钥匙,一个是办公室的,所有的办公室都能开;另一个是实验室的,所有的实验室都能开。只要设备空闲,随便做什么实验。我的研究工作都由自己动手完成,并且要定期在教授的研究小组介绍结果。这使我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另外,是在不来梅大学首次接触了Internet,当时的感觉简直是找到了新大陆。可以说,是德国之行使我赶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世界潮流。
总之,德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欧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