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银行迎来50华诞
2007年7月28日马克:货币改革范例
“伪造或使用伪钞将被判处5年以上徒刑”。— 这句被以小字印刷体印刷在德国马克钞票上的话,究竟有没有对假钞制造者产生威慑作用呢?回答应当是否定的。这样的回答有其原因。这是因为德国马克并不是一般的货币。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币值本身。
1999年,德国庆祝马克发行50周年。前联邦央行行长汉斯-提特迈尔曾这样评价德国马克的历史功绩:“稳定的德国马克成为了稳定德国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支柱。因为马克促进了一个公民社会中重要因素的形成。没有稳定的货币,独立的行动能力以及自行承担责任的精神将很难得到发挥。”
德国人为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在本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货币感到自豪。而德国拥有稳定的货币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它产生的前提是在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对货币进行了改革以后。当年摆满了各种商品的货架是德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成功转型的最好证明。那时其它欧洲国家都为联邦德国的经济腾飞赞叹不已,甚至还多多少少地产生了妒嫉心理。
谈到当年德国经济复苏,不能不提关于德国西部地区对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重要决定。战后德国先是由德意志州联合银行发行货币。而联邦德国于1949年才宣告正式成立。当时战胜国一致希望,新的德国作为国家应当在银行领域里也推行联邦式的,而非中央集权式的管理体制。这是因为德意志帝国时代的中央银行-帝国银行给他们留下的不良印象太深刻了。
1876年帝国银行成立后负责发行和监管货币。但是该银行除了在魏玛共和国后半时期而外,完全听命于帝国政府的命令,服从其政治计划,并多次受到政府错误政策的影响,比如发放有风险的战争贷款等等。更严重的是,这家银行还对纳粹时期发生的大规模屠杀和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吸取经验教训,帝国银行的后继者-德意志州联合银行从1951年开始进行独立运作,不再听命于政府的指示。该银行首任行长贝尔纳特指出,要求施行货币银行独立工作的原则,这并不是因为傲慢自负或出于对银行威望的考虑。而是因为大家坚信,货币政策应当是非政治的,非党派的和中立的。
银行独立地位起争议
联邦德国于50年代中期重新获得自主权后,银行独立的工作原则得到了保留。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产生了新的货币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中央银行。1956年联邦议院通过联邦银行法,州央行与德意志州联合银行融为一体。德意志州联合银行发展为德意志联邦银行。
虽然银行独立工作的原则受到了不少政治家的欢迎,但是也有人对此发出警告。比如就有人呼吁前德国联邦总理阿登纳对银行的工作施加更多的影响。但阿登纳表示反对,他表示,央行委员会是个完全独立于联邦政府的机构。德国议会和政府不会对这个机构的工作承担任何责任,该机构的成员应当自行承担责任。
后来的联邦银行行长卡尔-克拉森证实说,在最初的几年,往往出现政界和银行界无法达成共识的局面。其中争论最多的是银行贴现率的高低问题。当年,为了保持货币的稳定,央行委员会常常决定提高利率。但这一措施往往引起德国政府的不满,联邦政府担心,这个措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双方的争论还涉及德国马克对其它货币增值的时间和兑换率的高低,以及可否利用德意志联邦银行的黄金储备填补国家财政预算的窟隆等等。在这样一些问题上,政界的看法同银行界有时完全不同。
欧元取代马克
好在不论是未来还是现在,德意志联邦银行已经不再需要自行决定利率的高低了。因为德国马克已经走进了历史,被欧元所取代。几年前欧洲中央银行接管了德国央行控制货币的大部分权力。为了取消德国马克,德国政府提出了两个要求:即欧洲央行必须独立于政界行事,不受任何政府指示的约束,以及央行必须重点维护欧元币值的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前德国财政部长魏格尔在1998年就对欧元表示了充分的信任。他说:“很多先决条件可以保证欧元将象德国马克一样稳定。欧元还将为稳定世界财政市场做出贡献,并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我相信,我们选择的这条道路完全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