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议会发展政策代表团团长谈中国行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6年5月2日

德国议会发展政策代表团最近访问中国10天,于上周末归来。代表团团长科尼希斯豪斯先生对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谈了此行印象、德国对中国的发展政策今后应该怎么走等问题。科尼希斯豪斯(自民党)以前是持结束对中国发展援助的观点的。现在他认为,应该继续与中国合作,但中国人的钱不比德国人少,因此要更多地走双赢道路,德、中共同办将来的援助项目。

落土的北京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科尼希斯豪斯先生,请您谈谈您这次中国行。

科尼希斯豪斯: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国为例,探讨一下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对待门槛国家,即那些还没有达到工业国家水平,但在经济领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的国家。中国,可以肯定的是,确实在有些地区还非常贫穷,我们看了这样一些地区。但在其它地区却非常富裕。问题是,象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怎么做,也许应该跟工业国比如和我们德国人一起,使不富裕的地区得到发展。参加这次中国行的有联邦议院经济合作委员会的其他成员,本来想的是每个议会党团一名代表,左翼党代表因病缺席,参加的有社民党党团的科夫勒博士女士,绿党的克奇女士,联盟党的贝伦哈德.穆勒先生和我。我们尤其在北京跟好几个部进行了谈话,在副部级的层次上,礼宾级别上是很高的。跟财政部、负责发展援助的商务部都谈了。他们对德国对发展援助展开的讨论完全能够理解。清楚的是,我们需要确定今后如何在发展援助方面如何跟这些门槛国家合作,清楚的是,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这方面的政策。有许多项目是长期性的,按合同还要持续很多年,这些项目当然将完全正常地继续进行。关键在于,我们今后如何设立新的项目。我们怎么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有钱,它有足够的钱来自己在这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至少他们有的钱不比我们德国人少。那么我们就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展开我们今后的发展援助工作,今后的具体项目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创造中国人和德国人双赢的局面。

德国之声:您曾经提倡结束对中国的发展援助,按日本模式办。您还是持这种观点吗?

科尼希斯豪斯:日本模式要另一只眼去看,不能放在同一个锅里煮。日本的发展援助也不是完全和立即就结束一切,日本人是逐步撤出,大大缩减。我过去的看法现在我仍然坚持,这是另外一种模式:我们根本没打算结束跟中国的合作,但要放在另外一个基础上。我们当然要合作,但我们始终面对的问题是,中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力量,是否应该对至今通过德国援助的项目做出更大贡献。当然了,现在一些项目是德国出资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会说,我们也要贡献一份,但将来我们德国人应该说,由于你们自己的经济实力,你们是否能在一些项目中至少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我们在中国待了10天,我们不仅跟各部谈了上述问题,我们也探讨了如何帮助中国的贫穷落后地区,包括气候问题,您知道我们到那儿前几天刚发生了沙尘暴,明确表明了,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尤其是沙漠化问题,甚至就在北京附近产生新沙漠。另一方面,我们在甘肃省参观了有关项目,在兰州,黄河旁,我们参观的包括那里的人民医院,我们看到,在那非常干燥的地区,农民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当然确认,那里,即使在将来,也需要很大的援助。问题是:为什么应该由德国纳税人承担这些费用,应该承担多少?我认为,伙伴关系不是一个单方面的事情,双方都应该参与。我相信,我感觉到中方对此也是理解的。

德国之声:联邦总理马上就要去中国了。您想给她什么建议呢?。

科尼希斯豪斯:中国方面有一种很强的自豪感,这是完全合理的。尤其是经济发展,我们在那里看到了繁荣的城市,真的给人很深的印象,上海,北京,我们还去了杭州,南京,这些城市发展得是那样的好,真的给人很深的印象,会让一些德国城市羡慕不已。这些是发展得很好的。但这些都是沿海地区,处于繁荣段,而在它们旁边的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发展中国内地,不仅是一个国际问题,而也是中国的国内问题,中国政府拿出了新的政策来发展西部落后地区。我们德国人应该也可以给予帮助,就象整个国际社会一样,但我们的做法不能是,就好象中国整体上还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那样。中国是一个有着世界上最大外汇储备的国家,有着一个巨大增长的经济力量。那么对象德国这样一个自己有着巨大债务的国家来说,就要问一下,我们对这些项目可以做哪些合理的贡献。我们将会这样做。也就是说,我们将在一些项目的局部领域合作,但我们将不能单独承担所有的费用。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得这样好,我要说谢天谢地,我们也完全可以对中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由他们自己承担一部分)。

德国之声:您认为联邦政府的中国政策是否跟前任政府有所不同了,或者是否会变得不同?

科尼希斯豪斯:这我无法判断。我还没有从联邦政府那儿听到很多关于中国的话。我希望在局部领域有所不同。在我的领域中,我们必须更多地把德国利益放到核心位置,不仅要使中国,也要使德国人,尤其是使德国的出口经济获得好处,对一个已经不再具有一个纯受援性质的,自己也不愿是纯受援的国家,而更多的是一个伙伴,我们要看看,如何使我们双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顾。我们要使得益者不仅仅是中方,而也应该同时是德方。我认为这现在在结构上没有得到保障,而完全是依靠偶然性,这里或那里比如说使用了德国的机器设备,等等。我知道,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限制性规定,我们不想那样受法律规定的束缚,德国出口业是有着很强能力的,他们有能力在遵守经合组织规定的前提下,通过竞争力来操作相应的项目。

德国之声:您觉得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科尼希斯豪斯:这是我第一次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象深刻的是比较富裕的地区,大城市,和那些仍然非常贫穷的地区之间的反差;气候问题。我们虽然只能看一小部分这种问题地区,但给人的印象已经是非常深刻的了。我认为,这是长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中国伙伴们也知道,也许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种贫富之间的巨大差别。但参加这一转变是一件光荣的事,这也是中国人自己面对的任务,而并非仅仅是国际社会的任务。我知道,中国对此制订了政策措施,我也知道,存在着一种中国国内的自愿的资源转移。我们参观了一个学校。我们偶然经过那里。我说,我们想参观一下。这个学校的一大部分投资是沿海的一个城市,其它主要来自中国国内的资金,只有一小部分是世界银行资金。也就是说,在这个方面已经产生了一种发展趋势,要给予加强。

德国之声:您认为中国是怎样一个国家,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或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科尼希斯豪斯:我不想通过仅仅10天的旅行就来确定什么是那里的重心。我认为,根据我的印象,这个国家具有这两方面的因素。那里始终还存在着国家命令之手,在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一个完全正常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幕后的什么操纵,我仅仅靠10天的印象当然无法确定。(采访与翻译:平心)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