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银行走中国棋-你往何处去?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18日

中国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各个角落,金融体系也不例外。现在,德国驻华企业在解决资金问题时,越来越倾向于就地取材,接受当地银行的融资贷款。如此一来,德国银行岂不是要靠边站?

中国银行在整顿中新生图像来源: AP

无论是出口贸易,抑或是国外投资,长期稳定且利率优惠的融资方式几乎是确保经济活动成功的关键。宝贵的资金缘自何处呢?一段时期以来,外国驻华企业开始时兴就地吸取外源资本,向中国各大银行申请取得商业信贷。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融资费用,而且具有地域上的便利性。

中国银行的贷款利率具有不可比拟的竞争力。原因在于,中国银行网络具有极其广阔的延展性,顾客群落遍布全国,存款利率低得惊人。如此一来,贷款利率自然也低于国际水平。到2007年以前,中国国内的人民币储蓄业务还是外国银行无法碰触的禁地,这种资源劣势无法被行际业务所弥补。外国银行在中国开拓市场时,不仅无法享受到个人用户资源,而且还受到固定汇率的限制,使得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由于外汇不能自由兑换为人民币,外国银行在支付帐单时必须考虑币种问题。以前,外国银行通常应顾客需要,开具美元或欧元信用证,而顾客在中国境内实际用人民币结算贷款,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现在,这种资金通融的好处已经不复存在。

由于上述原因,外国企业宁可借助中国银行填补资金空缺,尽管对于他们来说,外国银行更具文化亲和力,运作程序也更成体系。更常见的做法是,外国企业担保行的角色由外国银行担当,有了他们的介入,更能降低商业行为的风险。

中国金融界的改革是一个挑战,不仅对于中国政府如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是这样。降低呆帐率,完成良性资金循环是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2002年底,中国央行的坏帐金额达到2000亿美元,占到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而据一些中立机构的统计,中国银行的呆帐率更高达45%。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整顿银行秩序,开展银行私有化进程。2003年,新的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引入国际信贷监控条例及业内管理程序。外国银行允许掌控中国银行20%的股份。另外,中国政府也积极为银行灌注资本,解除银行体系一度面临崩溃的危机。中国国家的高贮备金、低负债率成为中国银行的强大后盾。如此一来,它们将继续成为外国银行的强大对手。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