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特殊专业(8):空间生命
2010年9月27日
蒂娜·科赫(Tina Koch)小心翼翼地从孵化器取出她培养的敏感细胞群,放到一个完全消毒灭菌的盒子里。今年29岁的科赫一年前开始研究宇宙射线与人类肿瘤细胞的关系,她的研究成果今后可能将有助于宇航员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宇宙射线的影响。科赫生物学硕士毕业后,在网上查寻可以在哪里攻读博士学位时,偶然看到了空间生命这个博士专业。她说:"在此之前,我根本没有关心过空间研究,但网上的介绍很吸引人。"随即她便提出申请,并被录取。
共同完成同一个使命
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25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生共同开展研究,进行实验,并与其各自的指导教授保持密切联系,而这些教授分布德国各个大学,从北部的基尔到南部的里根斯堡,哪里都有。而他们的专业呢,则是五花八门,从医学、体育科学,到电子学、生物学或物理学,几乎样样不少。空间生命博士专业协调员克里斯蒂娜·黑尔韦格博士(Dr. Christine Hellweg)告知,该专业很受青睐,她每天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垂询。她介绍说:"我们这儿的博士生,和其它地方的一样,都各自做本专业的博士论文。但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人还可以同时了解很多其它专业与自己课题相关的东西。而且,每篇博士论文都是一颗'螺丝钉',都是一项宏大使命的一分子。"这个使命就是空间研究,其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宇航员的能力。其次,他们还探讨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它生命?探讨假如需要在空间停留较长时间,那该如何安排这段时间?
不光埋头本专业
博士生们的科研地点在科隆。他们每人都有一份奖学金,以便能够专心致志地开展学习和科研。他们的共同语言是英语。读博期间,每人还定期回到自己的大学上一段理论课:学物理的去基尔;学体育的在科隆;学生物的到波恩。其它时间都是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渡过的。所有博士生每年聚会一次,互相介绍各自的项目。来自印度的阿兰克莉塔·姆里加克施(Alankrita Mrigakshi)非常好学,曾攻读过物理、数学、电子学,对其它博士生的工作也极感兴趣。她说:"空间生命专业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不同学科的科学家都坐在同一栋楼里,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我觉得能了解一点儿其它学科的东西,对丰富自己极有帮助。"
浩大宇宙中的小小行星
和科赫不同,现年24岁的姆里加克施从小就对浩瀚的宇宙着迷。8岁时,她在家乡曾经历过一次日全食。从那时起,她就一心不二,就想琢磨宇宙。父母给她买了一个望远镜,她就开始每天晚上观察星空。"在宇宙中,我们地球只是一颗小小的行星,可人类只关心自己,好像宇宙和自己根本无关似的。 "她若有所思地说。"其实,我们的生活和太阳周期、和整个星云都密切相关。对我来说,这就足以激励我在这儿攻读空间生命专业了。"
姆里加克施的研究工具就是计算机。她利用计算机模拟天体情况和宇宙射线。而生物学家科赫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一天的工作也和一般生物学家的日常工作没什么两样,使那些以为空间生命专业是在失重条件下或是在稀奇古怪的空间舱里做实验的人大失所望。"如果单独来看我的项目,人们不会以为它和空间有什么干系。"科赫笑着说。严格来讲,她现在所做的事情,和原来读本科、硕士时做的事情没什么差别,那就是坐在实验室,和细胞打交道。"但想到我的工作,也是整个空间研究项目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时,我还是感到非常吸引人的。"
航天研究的发明成果便利了人类的日常生活
科赫对细胞进行辐射处理;一位中国生物学博士生研究人的骨髓在宇宙中的变化;旁边办公室的体育生理学家则在研究宇航员应如何锻炼身体,以减缓骨骼在失重状态下的萎缩。空间生命专业毕业的博士,并非每个人今后都能在空间研究领域找到工作,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必喝西北风。黑尔韦格介绍说:"这些博士生都在其各自专业领域接受了扎实的基础教育,使他们今后可以胜任很多不同领域的工作。"
航天开发的许多成果,如今早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不黏锅的特氟龙涂层、对脊椎特别好的泡沫塑料床垫、源自宇航员健身项目的康复练习等等,数不胜数。由于空间生命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因此该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可以在很多领域施展才华,但印度博士生姆里加克施却志向不变,坚持空间研究。她说:"印度的空间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拿到博士学位后,我最大的志愿就是回到印度,参加印度的空间研究工作。"
作者:Suzanne Cords 译者:施彦
责编:Gaby Re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