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长结束亚洲之行
2006年2月23日
广告
胡锦涛在与施泰因迈尔会谈时表示,他十分欢迎德国总理默克尔于五月访问中国,并强调希望能够继续中德之间历史悠久的良好关系。施泰因迈尔表示,他的来访表明了德国愿意继续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关系。
同时,施泰因迈尔也谈到了中国的人权问题。他说,德国对中国人的自由和公民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十分担忧。他还举例说,德国目前十分关注中国网络自由的现状。他呼吁中国政府为网络自由创造和世界上其他自由国家一样的条件。他说,中国政府已经了解了德国对此问题的立场。在提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时,施泰因迈尔说:
“我们认为,我们应该讨论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立场。中国外长李肇星表示,中国正在努力改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基础,而且将在近日内实行一系列的严打活动,以加执法的力度。中德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但我们也知道,这样的发展需要一个可靠的框架。因此我认为,澄清有关侵害知识产权的讨论符合双方的利益。”
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施泰因迈尔强调了德国奉行的“一个中国”的立场,但他还补充了一句说:“我们双方理所应当地认为,在解决北京和台北关系的时候应该使用和平的手段。”
中德之间的关系虽然发展的大方向是好的,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施泰因迈尔借此次出访之际,明确地告知中国领导层,德国将不再为争取解除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扮演牵头人的角色。但施泰因迈尔强调,这并不应该妨碍中德之间的关系。他说:“正因为德中两国的密切关系能够经得住考验,所以我们过去并没有回避一些颇有争议的问题。今后我们也将继续这一做法。”
德国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表示赞赏,例如在伊朗核争议问题上。中国的分析家认为,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中国可能会动用否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