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意志银行欲加强亚洲业务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5年3月14日

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准备大规模扩大其在中国和印度的业务。该银行的工作人员称,他们正在计划一项“亚洲攻势”。只不过这一“攻势”的内涵不是轰动性的、昂贵的收购活动,而是在一定的领域,特别是在对私人客户和中小型企业的业务领域持续不断地发展扩大。

德意志银行首席发言人阿卡曼图像来源: AP

例如德意志银行目前就在中国商谈在资产管理领域成立一家合营企业事宜。据告,该银行虽然也希望进行收购,特别是收购印度的银行,但由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最看好的经济发展市场的法律限制很大,收购并非易事。从中期角度而言,该银行也准备打破自己迄今的一个禁忌,即考虑是否在亚洲市场——或许通过第三者——发放自己的信用卡。

德意志银行这一亚洲攻势的想法源自董事会成员菲辰。菲辰希望加强在国外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该银行现在对印度的发展策略有二:一是扩展自己的业务,将现有的5家分行扩大到16家;二是提高在印度银行中所占的股份。印度政府目前规定外国银行在本国银行所持股份不得超过49%。印度政府曾许诺将这个数字提高到74%,但诺言何时兑现却很难说。

外国银行若想插足中国的银行,关坎更高。尽管中国的经济繁荣发展,令国外银行界眼红,但中国政府规定一家外国股东所持中国银行的股份额不得超过20%,所有外国股东合计股份不得超过25%。德意志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至今主要集中在收益颇丰的投资银行业务。

今年中国特别吸引人的是两家银行巨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准备上市,时间可能是五月。上海的一位银行咨询家表示:“中国对美国人在金融市场上日益强大的势力感到不满,这为欧洲人创造了机会。”因此,据说中方直言要求参与筹备建行和中国银行上市的欧洲银行也购买部分股票来表达其对中国这个经济区位的认同。在上述背景下,中方这种做法也就并不令人感到惊奇了。若德意志银行也参与其中一个筹备团体,甚至于两个都参与,那么它也会在中国上市大银行中占有一小部分股票。据称,这并不是什么战略性参股,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将会出售。

在参股中国大银行之前自然要问意义何在。当然,就在中国的参股而言,花旗银行(5家分行)、汇丰银行(12家分行)和渣打银行(8家分行)由于其规模或者由于其重点业务放在转型国家,所以它们遥遥领先于德意志银行,后者是小巫见大巫。其实对德意志银行更具威胁的倒是加拿大的丰业银行(Bank of Nova Scotia)、澳大利亚国家银行和荷兰ING银行的购股计划。尽管如此,参股风险还是很大的。惠誉国际评级机构(Fitch Ratings)就警告道:“尽管中国的银行业正在进行改革,但我们还是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薄弱,结算业务和贷款业务的风险都很大,资本率低。虽然官方计划进一步减少贷款亏缺(或坏贷款)现象,但依靠的却是折旧和转让的做法。而我们则认为去年贷款亏缺现象有增无减,而且今年还会继续恶化。”

资本管理业务则不同:年年翻倍、利润丰厚的资本管理市场之所以容易开发是因为这里没有旧帐问题,只面对新成立的企业。虽然外国银行在这一领域也受参股不得超过20%的限制,但通过争取“友好合作伙伴”还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的。

虽然,在与亚洲三大银行的对比中,德意志银行在亚洲的地位或许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与德国其它银行相比,这家银行在亚洲却拥有相对优势。一位咨询家表示:“亚洲金融危机令许多德国银行栽了跟头,纷纷撤离,随后是德国本国问题重重。现在人们才意识到当年的撤退是错误的,但却无法挽回。如今在亚洲还拥有广泛基础的唯一一家德国银行就是德意志银行。”德国国内银行业的并购风潮也为德意志银行带来了新客户:“并购风潮迫使客户再找一家‘备份’银行。恰恰是德国的中小企业非常需要一家伴随其开发亚洲市场的银行伙伴。”

除了引人注目的中国和印度市场以外,东南亚地区对德意志银行来说应当还是深具吸引力的。目前,所有外国银行都在密切关注人口2.14亿的印度尼西亚的金融恢复进程。而不久前,德意志银行自己的分析家还赋予马来西亚以“转型国家之星”的桂冠,排在印度之后的第二位,并预测马来西亚到2020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4%。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