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法友好关系的诞生

2003年1月17日

随着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对“德、法友好协定”于1963年1月22日的正式签署,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大陆的世敌开始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时代。从此,两个民族之间的敌对状态告以完结,欧洲一个新的时代终于开始。可以说,这一文件是今天德法关系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为此,本台发表回忆这一历史性文件诞生的经历。

德法友好协定签署后的文本图像来源: AP

德、法签订友好合约,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德国总理阿登纳在返回波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显得如释重负,他说:

“我们尝试着向法国表明,我们可以和睦相处;表明德、法建立长久的睦邻关系是两国共同的利益所在。”

阿登纳使用“尝试”这个字眼,是有其原因的。很早以前,两国就试着寻求可以通向永久和平的道路。毫无疑问,1958年接掌政权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促成这一和平进程的动力。阿登纳当时的态度模棱两可,因为他知道,他的政治生涯即将结束,一方面想要为接班人留下一个稳定的德国世界政策,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因为与法国结盟,而导致与美国及北约的可能疏离。

不过两位政治家所拥有的一个共同愿景是,一个登上世界政治舞台的不反美,但独立于美国的强大欧洲。阿登纳1962年6月成功的法国之旅后,同年9月,戴高乐也在德国进行了一场成果丰硕的国事访问。他在路德维希堡向德国青年发表讲话:

“我要向作为德国青年的你们,一个伟大民族的子孙表示祝贺之意。是的,一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时犯下严重错误的伟大民族。但它也在学术思想、科学、艺术以及哲学价值方面,作出了世界性的伟大贡献。”

当巴黎拒绝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后仅仅一个星期,对“德、法友好协定”还持有信心的人已剩下寥寥无几。然而阿登纳总理的心意已定,他说:

“德、法两国致力友好合作已有相当的时日。戴高乐总统于访德之后建议说,双方应在此基础上,总结双方的共同思考、共同行动,以筑成长久而稳固的友好关系。”

1963年5月16日,德国联邦议院以绝对多数通过“德、法友好协定”的法律条文。不过这份文件附带了一个前言作为补充,它可以被理解为德国对戴高乐的美国政策的批评。这是阿登纳致力弥补损失的作法。

就像戴高乐一年前以德语向德国人民发表讲话一样,阿登纳也以法语发表了他的个人看法:

“我认为,1963年1月22日“德、法友好协定”的签署,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没有这项合约,就不会有欧洲的统一。尽管完成统一的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不能对朋友失去信心。”

当时有不少批评者认为,很少有合约能经得住时间考验,有些人甚至将这项“德、法友好协定”比喻为易谢的玫瑰。而阿登纳是一名种植玫瑰的爱好者,因此有必要对此作出回应。在“德、法友好协定”签署20周年的庆祝仪式上,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回忆了阿登纳回应玫瑰比喻的话:

“当然,玫瑰花是有它的时限,但玫瑰是世间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种植物。玫瑰带刺,因此必须小心翼翼的接触它。它能耐住每一个寒冷的冬天。是的,阿登纳说,德、法友谊就像一株玫瑰,年复一年的开花、结蕊,轻松的渡过寒冬。”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