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份报告显示,70%的美国人认为,与德国的关系良好,只有25%认为两国关系很差;而在德国人那里,73%的人认为与美国的关系很差,认为良好的只有24%。在2016年的调查中,尚有86%的德国人表示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信心、57%对美国有好感。如今,2018年,仅10%的德国人表示对特朗普有信心、30%对美国有好感,比例与小布什总统任期最后几年相仿。
美联社报道说,特朗普就任后对欧洲的军费开支提出质疑,多次点名德国等国家,要求其付出更大努力,达到将国民生产总值的2%用于防务的北约目标。此外,特朗普征收钢铝关税并威胁实施更多关税,也令许多欧盟人不满。
不过,皮尤的这份报告显示,德国人和美国人在国际事务上观点类似。64%的美国人对北约这一联盟组织持有好感,德国人的这一比例是63%;74%的美国人认为国际贸易是好的,89%的德国人也这样认为。
两国国民对俄罗斯的评价都颇低。35%的德国人对俄罗斯持有好感,21%的美国人对俄罗斯有好感。不过,这一比例仍高于2014年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后:当时,德美两国民众对俄罗斯赤有好感的比例仅为19%。
威廉·冯·施托伊本、玛琳·黛德丽或李维·斯特劳斯:从一开始,德国移民就参与建构了美国社会及其日常生活。不过,他们的德国根常不为人知。
图像来源: Imago/Hollywood Photo Archive/C. Slater 来自德国的好莱坞海伦:迪安娜·克鲁格(Diane Kruger) 她本名迪安娜·克鲁格,1976年出生在德国。2004年,与奥兰多·布卢姆(Orlando Bloom)联袂出演的电影《特洛亚》让她一举成名。2013年起,克鲁格入籍美国。她是举足轻重的在美德国从影人员的代表:比如《特洛亚》导演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或拍摄了爱国主义大片《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的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
图像来源: imago/United Archives 缺乏经验的被殖民者武装之所以能在独立战争中击败世界霸主——大不列颠,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前普鲁士军官弗里德里希·威廉·冯·施托伊本有关。他强调纪律、训练及秩序,将散漫的民兵队伍改造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他著书记述了自己的训练方法。此书成为军事典籍。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创作出美国最著名绘画:伊曼纽埃尔·洛伊茨(Emanuel Leutze) 油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真迹挂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里。此画展示了美国独立战争(1775 —1783)中的关键一刻:迄未成功的被殖民者起义武装在华盛顿将军率领下对英国人发起反攻。作画者是孩提时代便来到美国的洛伊茨(1816—1868)。
图像来源: ullstein bild - histopics 唐老鸭的表率:美国首位百万富翁约翰·雅各布·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 他的后嗣建起了世界著名酒店华尔道夫(Waldorf-Astoria)。可是,人们有所不知: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原本是肉铺老板之子,来自海德堡附近的瓦尔村(Walldorf),1784移民美国。经由皮毛、房地产生意,他成为美国的首位百万富翁,并成为文学不朽形象斯克鲁奇(Ebenezer Scrooge)和唐老鸭的精神教父。
图像来源: Imago/United Archives International 女权斗士:玛蒂尔德·弗朗西斯卡·安内克(Mathilde Franziska Anneke) 1848年,德国诸邦的民主革命失败,玛蒂尔德·弗朗西斯卡·安内克随丈夫弗里茨(Fritz)从威斯特法伦(Westfalen)逃往美国威斯康辛(Wisconsin)的密尔沃基(Milwaukee)。她从事记者工作,出版了一份女性杂志,争取妇女选举权和同等教育权,并由此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女权运动领袖之一。
图像来源: Gemeinfrei 发明美国偶像裤子:来自弗兰肯(Franken)的李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 1847年,家居班贝格(Bamberg)附近的布滕海姆(Buttenheim)的18岁犹太青年勒布·斯特劳斯(Löb Strauß)与母亲和姐妹一起,移居美国。淘金热吸引他前往西部,想在那里向寻金人出售时间表,并因此注意到,他们何其需要耐磨裤子。“牛仔裤”诞生了,并使现名李维·斯特劳斯的他及生意伙伴雅各布·戴维斯(Jacob Davis)致富。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好莱坞先锋:来自劳普海姆(Laupheim)的卡尔·莱姆勒(Carl Laemmle) 1867年,卡尔·莱姆勒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劳普海姆一个犹太家畜商家庭。17岁上,他赴美国。整整20年时间里,他以打短工度日。1906年,他在一家小影院看了一场电影,令他茅塞顿开。他开办起一家自己的影院,成功经营影片租借生意。1915年,他成立了环球制片公司(Universal Studios),——好莱坞首批大型梦幻工厂之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Imagno 影片《蓝天使》(Der blaue Engel)(1930)使玛琳·黛德丽一举成为世界明星。此后,她和导演冯·斯特恩伯格(Wilhelm von Sternburg)一起去了好莱坞,并留了下来。1933年,纳粹在德国篡权后,她帮助了落难犹太人和德国流亡人士。为激励美军士气,她演唱了“莉莉玛莲”( Lili Marleen )——可能是二战中的最著名歌曲。
图像来源: Imago/Hollywood Photo Archive/C. Slater 遭纳粹驱逐: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被纳粹逮捕并被褫夺公民身份后,阿伦特于1941年流亡纽约。这位35岁的作家兼哲学家很快学会了英语。1951年,她入籍美国。作为记者,她报道了艾希曼审判案,并首次提出了“罪恶的平庸”这一引起激烈争议的概念。她平生最大关切之一是:阐明,何以会导致产生犹太大屠杀。
图像来源: Leo Baeck Institute 从纳粹工程师到航天偶像:韦恩赫·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 工程师冯·布劳恩为纳粹设计出V2火箭。二战后,美国人将他弄去了美国。和他一样,有1000多名德国科学家从未因他们曾替纳粹政权效力而被论罪。当美国宇航局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冯·布劳恩成了美国的航天偶像。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作为犹太人在德国遭迫害: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1923年,本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inz Alfred Kissinger)的他在弗兰肯的富尔特(Fürth)出生。1938年,他流亡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入美籍的他以军人身份重返德国。结束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和教书生活后,他转而为政治家咨询。他生涯的高峰:在尼克松总统手下,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曾从1973 至1977年担任美国国务卿。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Charisius
对中国的观点类似。38%的德国人和39%的美国人对该国有好感。48%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是对美国的主要威胁。33%的德国人认为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对德国构成威胁。
这份报告中的数据来自于皮尤研究中心在去年9月11-16日对1006名美国成人、以及9月13-26日对1002名德国成年人进行的电话调查。其误差率约为3.8%。
苗子/凝炼(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