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 减少对华依赖 企业义不容辞

2022年11月22日

至迟从俄乌战争爆发以及德国陷入能源危机之后,德国朝野就开始了如何减少对华经济依赖问题的讨论。但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政府和企业在如何减少对华依赖的问题上,观点并不一致。

德国车商非常依赖中国市场
德国车商非常依赖中国市场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中文网)媒体曝光的德国政府拟议中的对华战略中,要求德国企业增加对华业务的透明度,并接受失去中国市场情况下的风险测试。《商报》发表评论称,德国政府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当年发生金融危机时,政府也曾要求信贷银行公示他们的债券业务,以避免银行业的大面积倒闭潮。这篇题为《应当让企业承担透明义务》的评论写道:

"至少在现阶段,中国还没有出现崩盘的场景,也没有人能断言,将来是否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然而,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支持俄罗斯,不惜一切代价吞并台湾,也成了该国明确的政治目标。美国政府正在努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脱钩,同时也在向各个盟友施加压力,要求他们采取同样的步骤。对德国企业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毕竟德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之高。运动品牌阿迪达斯中国业务占比为21.6%,化工企业 Covestro的占比为22.3%,而大众汽车的中国业务占比更高达40%。相比之下,了解德国企业对华业务的销售量和营业额相对容易一些,要想了解他们对华业务的盈利就比较困难了。

以宝马为例,2021年,这家总部设址慕尼黑的企业在中国销售了847000台汽车,占全球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从销售量来看,中国市场对宝马的重要程度是美国的两倍以及法国的十倍。该企业对华依赖程度还在不断攀升。去年年初,宝马宣布将扩大在沈阳的生产能力。此外,宝马还接管了同华晨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并计划同长城公司成了一家面向子公司Mini的合资企业。

销售量直奔40%大关的同时,该企业在华业务的盈利情况却只能估算。2021年财报中提及的16亿欧元合资企业盈利,今年将会大幅攀升,因为宝马已经接管了多数股权。要想搞清盈利的详细情况,就必须参照宝马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出口状况,但这些汽车销售都不会计入宝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的财报中。总而言之,宝马德国总部生产的高端七系车型中,有半数都会直接运往中国。这些车的盈利情况如何,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却是,没有了中国市场,宝马在德国的总厂根本无法生存。"

德国宝马总厂生产的豪华车型中,有半数直接销往中国图像来源: Imago/robertharding

评论进一步以奔驰汽车的中国业务为例,说明德国企业同中国市场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依赖程度难以用简单的数据予以说明。评论最后写道:

"没有人要求德国企业明天就离开中国。但德国企业的中国业务极其缺乏透明度。因此,德国政府对上述企业产生不信任感,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投资者更应对此提出批评。对企业进行风险管控,并不是国家的责任,而是企业自身的义务。有鉴于此,投资者们要求德国企业阐明中国业务的时候已经到了。"

德国政府计划在明年早些时候公布其对华战略报告,但这份战略报告的部分内容被媒体曝光后,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南德意志报》写道:

"尽管中国官方媒体从未提及,但北京想必正在密切关注德国政府拟议中的对华战略。多年以来,中共领导人一直在呼吁欧洲人采取独立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巴厘岛G20峰会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足可以反映出北京对民主国家建立共同体的担忧。习近平对马克龙表示,法国以及欧盟应当同中国一道,共同捍卫独立自主精神,'任何人都不应制定损害第三方利益的贸易政策,也不应建立小圈子'。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及其同行们,想必都不会对习近平的表态提出异议。贝尔博克们也正是在要求中国制定互惠政策:中国企业能在欧盟做的事情,欧盟企业也应获准在中国去做。但德国外交部也深知,中国对此持不同的看法。正如对华战略草案中所写的那样:'各个德中对华平台应容许分歧的存在。'种种迹象显示,联合政府在制定对华战略而进行的内部讨论中,各方观点也并不一致。"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