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与中国脱钩的得与失

文山(摘编)
2020年5月27日

美国政府号召企业撤出中国,德国《商报》满腹狐疑地质问: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了价值观而支付更多的金钱?《法兰克福汇报》则感叹,鉴于“中国崛起”的真面目已经暴露,美中合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Flaggen USA China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B. Smialowski

(德国之声中文网)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国际产业链重组-美国却不是赢家"为题,刊发评论指出,美国总统的如意算盘是让跨国企业撤出中国、迁入美国。作者认为,前半个目标即便能够实现,后半个目标中短期内却不太可能。

文章注意到,白宫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近期在《纽约时报》撰文抨击众多美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像老鼠一样"把就业岗位转移往中国,而现在的疫情将与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政策一道扭转这种趋势。对此,《商报》作者评论道:

"难道这是一种为特朗普效力的病毒?莱特希泽的观点,至少部分正确。新冠疫情将会降低美企在中国的生产,但是此趋势是否会长期持续?这非常值得怀疑。而且,哪怕亚洲的就业岗位具有回流美国的潜在可能,也难以弥补因华盛顿面对疫情时的迟缓、混乱而导致流失的美国就业岗位。"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新冠危机暴露了国际产业链的弱点。突然之间,来自亚洲的供货中断,当地的工厂要么面临贸易断航、要么因为自己不属于'关键产业'而被迫停工。尤其是在防疫物资以及胰岛素等基本药品领域,西方对其影响力之外国家的依赖性暴露无遗。"

作者指出,今后,西方政界以及商界都会针对这种依赖性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撤离中国的趋势,其实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开始,起始于中国的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毕竟,生意人不会让自己过度依赖于单一供货方。

"但是,美国制造业是否真的会大规模扩大,还有待观望。'当地生产对企业更有利'之逻辑,只有在供应链安全风险大于廉价生产所带来收益之时才会成立。美国政府现在考虑给予回流的产能及就业岗位以税收优惠。特朗普也毕竟明白,企业终究是要卖出产品的,消费者最终也要为此付钱。"

"美国人把'中国制造'骂得再凶,却依然热衷于购买20美元的牛仔裤、30美元的电钻。他们是否愿意花费2000美元来购买智能手机?只有在这个价格下,德克萨斯生产的苹果手机才不会亏本。但是,消费者出于道德考量而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可能性在当今危机时期极其低。"

"有一点特朗普倒是做到了:伤害中国。许多美国企业已经因为贸易战而撤离了中国。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美企撤离中国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但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却不会回到美国,而是更愿意转移到中国的亚洲邻国,那里的劳动力成本依然低廉。"

"苹果公司就是一个最近的案例:该公司宣布,最新款的耳机不会在中国生产,而是在越南。这肯定不是特朗普或者莱特希泽的初衷。"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E. Vucci

《法兰克福汇报》以"老的和新的超级大国"为题,刊发评论指出,特朗普在今年秋天大选之前,一定会不断地将疫情责任推向中国,但是美中之间的摩擦,却远远超越了疫情范畴。

"新冠疫情会造成怎样的地缘政治变迁?各种猜测一定包含中美关系,这也许是当今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话题。早在疫情发生之前,中美关系就已经很紧张,现在更是跌入几十年来的最低点。'疫情将会重新推动合作'之希望,现在也已落空。"

作者接着指出,中美关系的恶化,并不仅仅是因为疫情追责之问题,关键之处在于,美国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崛起的全貌,而中共的一党专政也在近年来不断强化。

"在今年秋天之前,特朗普总统还会不断地将疫情责任推向中国。但是,核心问题却关乎新老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科技对抗。我们不能无视这种对抗,中美之争将扩大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中美两国内部具有影响力的合作派人士,希望他们能够避免让对抗激化。"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