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国国企进入“交配季节”
2015年5月1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华社报道称,中国政府希望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重组,目标是通过合并的方式将现有的112家国企减少到大约40家。德国《日报》(die tageszeitung)周一(5月11日)以"北京的交配季节"(Pekinger Paarungszeiten)为题,对这一动向进行分析。
"这一步令人惊讶。2013年共产党曾宣布,要显著减少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现在中央政府却作出了恰恰相反的举动:让国企继续膨胀。"
文章作者引述经济学者称,北京的这一举措更多出于政治目的。以能源巨头为代表的一些国企集团权力太大,甚至对中央政府的经济改革造成负面影响。而合并之举虽然表面上让这些国企势力更强,但同时却可能让它们更易于控制。
"(这么做的)代价是,中国放弃了通过竞争让国企更具效率的模式。尽管这个国家凭借着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在许多年里都顺风顺水。但正如共产政权倒台后的东欧国家那样,中国国企在90年代也面临冗员过多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企业能源消耗极大,而生产的产品也跟不上时代要求。"
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在很短时间内便成功让国有企业重新具备竞争力。海尔、宝钢和中石油都有望成为各自领域内的世界首强。而且,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同为国企的竞争对手,以保持市场活力。
"但是现在这一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过去几年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一些国企产能严重过剩。尤其是钢铁工业产品滞销,其他产业也出现大量库存。"
中国政府高层虽然认识到问题所在,但其改革措施却遭到一些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强烈抵触。后者往往多年来从国企那里得到各种好处。
"西方观察家曾希望(中国)中央政府会将国企分解,在一些重要经济领域实行私有化。他们大错特错了。中国最高领导层今后也不想抛开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
"丈母娘刚需"支撑中国经济
中国政府希望国企之间"联姻",而中国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找到好归宿,但这却并不容易,尤其对于男人们而言。瑞士《新苏黎世报周日版》(NZZ am Sonntag)的记者写道:
"这可不怎么浪漫:超过60%的中国女性期待自己的未来夫婿有婚房。这是上周在中国十大城市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的结果。一位匿名受访者表示,'裸婚'-在中国指结婚不买房-'只适合那些还没有认识到现实残酷的年轻人'。"
对于中国男性而言,"丈母娘刚需"(买房才能结婚的"刚性需求")压力巨大。一项北京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共同研究显示,中国男性及其家庭因此而比女性更努力工作,以攒钱买房,这对中国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学者们甚至给出了具体数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来源于此。
"女方在婚嫁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其实恰恰缘起于中国妇女所受到的歧视。传统上许多家庭都希望有一个儿子,而不是女儿。但他们只能生一个孩子,而安排流产手术在中国也并不复杂。结果就是,中国男人比女人多,平均115名男子才对应100名女子。性别分布不均的程度有地区差异,这也体现在住房价格上。性别分布最不均衡的地方,房价就最高。"
《新苏黎世报》作者表示,这一现象意义重大。因为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占经济总量的10%。如果房地产真如最近房市数据反映的情况,即已出现过热的话,"一胎化政策"从中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编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