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中国把德国甩在了后面

2025年4月28日

今天的汽车能和你聊天、能自动驾驶、必要情况下,还能飞行一段距离,这是上海车展上展示的最新技术,而传统汽车大——德国在这场技术转型中所处的被动境地,也在上海车展上暴露无遗。

2025年上海车展上的德国大众展台。图像来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世界报》发自上海的报道称,在中国,最新的汽车技术正在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自动驾驶的车辆已经出现在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支撑的语音指令也早已成为驾车者们的日常应用。这篇题为《中国将德国甩在了后面》的文章写道: 

”漫步上海车展,你会觉得中国仿佛已经进入了未来世界,而德国却远远落在了时代的后面。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的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进步。大批新出现的汽车品牌推出的新功能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当然其中也不乏华而不实的无用噱头。但最新技术和最低价格的激烈竞争,却由此可见一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也对这些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

那应当怎样应对中国呢?对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德国政界简直是束手无策。在联合执政协议中,基民盟和社民党承诺要重新审视上届政府基于‘去风险’原则的对华战略。但具体将采取哪些措施,则不得而知。事实上,上届‘红绿灯’联合政府就在对华政策上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这也恰恰是德国工业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德国企业陷入了中国冷静且战略性操作的计划经济体系与德国杂乱无序的政府决策的夹缝当中。毕竟对于许多德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是其大约三分之一营业额的来源。

德国和欧洲仿佛陷入了僵化状态。在欧洲,包括汽车在内的任何新产品的研发都需要经过繁杂的审批程序,往往需要为此耗费数年时间。而许多消费者宁愿购买自己熟悉的老技术,也不愿尝试新系统。政府花样不断翻新的监管、税负和繁复的行政流程,更是令新技术研发处处受到阻碍。欧洲和德国出现这种状况绝非偶然,毕竟国家的运行取决于议会中的多数派,任何政党的领导人都无法独断专行。这种制度虽然令国家行动迟缓,却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对大多数德国人来说,保障休闲时间要比工作更为重要,而对新技术的质疑态度也绝不仅仅体现在电动车领域。那些希望通过创新击败竞争对手的创新型企业,需要一个追求技术进步的社会环境,也需要一个为此提供政策便利的国家。”

《世界报》援引斯特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的话写道:“一旦工业消亡,欧洲人未来唯一能做的工作,就是给游客端咖啡了。”

《商报》:智能化是本届上海车展呈现的一个最明显趋势。图为筹备中的比亚迪展台。图像来源: Go Nakamura/REUTERS

“绝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全面重组他们的中国业务,他们完全有机会迎头赶上。他们在欧洲也同样需要得到重振雄风的机会,前提条件是政策要好,民众也应更有干劲。欧洲经济区不仅具备良好的条件,还是美国的亲密伙伴。有鉴于此,只要有决心,我们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难以想象的伙伴关系

《商报》发自上海车展的报道也承认,在车辆智能化领域,中国已经遥遥领先。除了充当代步工具之外,对许多中国年轻人来说,通过车辆智能系统点咖啡、订酒店也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事实上,不少外国企业也在开始使用中国供应商的服务。德国企业正积极进军增长迅猛的车载一体化系统市场。德国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近期宣布,已经收到了第一个生产人工智能驾驶平台的客户订单。而竞争对手采埃孚(ZF)也推出了Cubix软件平台和Chassis 2.0系统,以顺应智能汽车对一体化驾驶辅助系统的需求。

中国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吉利、东风和奇瑞也正计划将Deepseek整合进他们的驾驶系统。而北京的初创公司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作为智能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软硬件供应商,则特别受益于中国智能型电动车的爆发式增长。而微信的母公司-南方科技巨头腾讯也希望通过自家研发的大语言模型‘混元’,赢得大型车企的青睐。

由此诞生了在欧洲几乎难以想象的合作模式。例如,德国汽车制造商奥迪正在使用华为的驾驶辅助系统,而华为因受到美国长期制裁,早已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宝马(BMW)在中国市场也选择了与深圳的华为展开合作。”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