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从北京一家人看中国经济

王凡(摘编)2016年3月26日

面对中国增速放缓,德国《资本》杂志以北京一家人的经历为例,讲述当下经济转型中的中国现实。《法兰克福汇报》则关注了中国叫停“洋地名”一事。

Beijing der neue CCTV Tower
图像来源: DW/F. Wan

(德国之声中文网)"时代不同了,因此建筑工程师兰柯(音)如今在卖保险了。他曾经有自己的公司,后来还带着一组绘图员和结构工程师设计大型住宅区。然而由于中国建筑业风光不再,他也换行了",德国《资本》杂志近日在一篇描写中国经济的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文章写道,换到保险业,目前时机正好。"只有那些有东西可以失去的人,才需要保险。而中国经过了30年快速蓬勃发展,很多人一下子变得有物可失。不过,兰柯的生意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很多人至今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保险。我们告诉他们,他们急需保险',他说。但他首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的潜在顾客们害怕,恰恰是现在增加每月的开销。"

"没有哪里像中国一样,如此快地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先是共产主义穷国,然后成为世界工厂,再然后是国际经济的引擎,而从去年开始,这是一个让经济学家们担忧的国家。……专家们预计,经过了30年,中国经济景气曲线将趋平,将出现'新常态'--稳固但是明显放缓的增长。"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D.Fei

文章随后问道:"然而,这将如何运转呢?"并再次以兰柯一家为例,"这个非常普通的一家人目前正疑问,这个国家的新常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然后讲述了兰柯一家人的工作、生活经历,包括其买房、炒股等多方面。

在结尾处,作者描写了兰柯妻子如今面对保障无定数而股市低迷,不知道该往哪里投资的窘境。"这种情况却能有悖常理地有助于政府实现其更多内部市场消费、依靠内部市场实现增长的目标。中国人应该从顽固的储蓄者,变成适度的消费者。……目前,消费与服务正在替代产业投资驱动增长。这个逻辑是,如果存钱不划算,那么一般民众更会满足自己购物欲。"

"只要本土光环"

《法兰克福汇报》周五(3月25日)的文章中写道,中国内政部长李立国近日宣布,不允许再以外国名称来命名居民区、楼群和建筑物,"而应反映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同时要整改那些"有损民族尊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背离公序良俗"的名字。

文章写道,针对"有损民族尊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背离公序良俗等名称,新华社在其报道中没有举例,因此人们只能猜测:"如果一个楼选择曼哈顿、棕榈泉这样的美国地名,算不算有损民族尊严?如果住宅区选择'香槟城'、'VIP府邸'……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字算不算背离公序良俗? 像'新天堂'、'皇家宫廷'这样的名字是否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于民族原因,日本名字'银座' 是否不能用,因为中国与日本有争端?"

"习近平之前的一个指示已经让城市规划者、建筑公司和建筑设计师们感到不安。习当时称,北京不能再盖'奇奇怪怪的建筑'。……对于宣布将致力于伟大的中国民族复兴的习近平而言,眼中钉似乎已经不仅仅限于西方的意识形态影响。"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