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动荡的香港

达扬(摘编)
2019年7月3日

本周一,香港示威行动中发生了冲击立法会事件,一些德语媒体认为,这类激进行为恰恰为北京打压香港民主力量提供了口实。

Hongkong China Protest Parlament Polizei
香港警方释放催泪弹,试图驱散立法会周围的示威者和记者。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七一"大游行期间,部分示威者冲击并一度占领了立法会。《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认为,冲击行动日后或许会被证明是一次极大的错误。评论写道:"香港前殖民宗主国英国发出的警告虽然合理,但可能毫无效果。英国政府警告中国,不要以抗议行动中的部分暴力行为为借口,彻底剥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由。然而,中国一方面绝不愿意让别人说教,另一方面,中国最担心的莫过于'不稳定'。有鉴于此,周一发生的冲击立法会事件,日后很可能会被证明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严格遵守规范主权移交事宜的相关协定,对北京来说,变得越来越难。此时此刻出现冲击立法会的行动,对北京来说求之不得。完全撕毁协定,比如正式吞并香港,短期内北京想必不会这样做。然而,尽管协定有效期尚未过半,这里就已经出现了如此多的负面变化,人们就不得不担忧香港的未来将会极其糟糕了。"

冲击立法会事件发生后的翌日凌晨,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召集记者会,她对示威者以极暴力方式冲击立法会大楼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 并表示会对违法行为追究到底。《法兰克福汇报》以《示威群体出现裂痕》为题报导了香港事态的发展。文章写道:

"示威者在立法会留下的画面想必会让一些同情者改变态度,却正合政府的心意:涂鸦的墙壁,破碎的玻璃、撕扯的政治家画像以及捣烂的摄像头。

激进人士试图冲破立法会玻璃外墙时,警方未予阻拦。图像来源: AFPA. Wallace

对于北京中央政府来说,冲击立法会恰恰提供了强力打压示威者的合理理由。北京驻港代表表示,'这是对一国两制的肆意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北京一直试图给外界这样的印象,即香港发生的事情完全是香港内部事务。然而本周二,北京开始公开介入,并敦促追究示威者的刑事责任。一些人有可能会被判处多年监禁。"

文章写道,冲击立法会行动也使泛民主派阵营的裂痕被暴露了出来。事件发生时,曾有十名泛民主派议员极力阻挡激进分子冲击立法会,但他们被推到了一边。周二,上述议员表示,他们虽然不支持这类行动,但却能够理解。他们认为,林郑月娥应对此承担全部责任,因为她拒绝对话。文章写道:

"示威者当中有很多人对警方的行为提出质疑。七一下午,当一些蒙面男子试图以铁箱车冲撞立法会大楼玻璃墙时,警方并未予以制止。

恰恰是撞开了的玻璃墙令一些人萌生了冲入立法会的想法。很多人在周二提出了疑问,这些蒙面人真是示威者吗?为何事发后他们消失的无影无踪?一些学者和议员也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人会不会是受人雇佣,专门来激化示威者情绪的呢?另外,示威者冲入立法会之前不久,警方从立法会全面撤离这一事实,也令人疑窦丛生。

香港警方负责人卢伟聪驳斥了有关'设局'的猜测。他提出撤出警力的众多理由中包括,示威者造成立法会大楼停电,已无法保障警员的安全。"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