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双面人习近平

安静 摘译
2017年1月16日

周一的德语媒体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出席瑞士达沃斯论坛的首名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有媒体认为,这位明星嘉宾的出席意义不同反响,但也充满讽刺。

China Peking Präsident  Xi Jinping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Li Tao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周一(1曰16日)发表署名文章"习近平的两张脸Die zwei Gesichter des Xi Jinping"。文章在引言中总结:"对外,这位主席以好伙伴的形象示人;对内,他却畏惧改革、宣传鼓动人民反对西方。"

文章开头问道:"这会是中国的时刻吗?周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作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明星嘉宾亮相。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该论坛,堪称历史性的时刻。而几天后特朗普将正式作为美国总统宣誓就职,这一时刻的意义则更加不同寻常。特朗普宣扬粗放的民粹主义,他的标志是攻击'精英'和几十年来的自由贸易,而这些却是达沃斯论坛推崇的内容。"

位于柏林的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向《南德意志报》分析表示:"美国给中国创造了空间,而且远比外界预料得要早。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北京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领导全球化。" 《南德意志报》的文章继续写道:"达沃斯可谓是北京推行其计划的理想舞台。过去几年里,中国从全球化中的获利可能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多。但是,中国想要改变游戏规则,它认为自己在资本市场中受到不公的待遇。"

"言行不一"

《南德意志报》的作者还提到英国《金融时报》的判断:"预计中国国家主席将利用他的讲话增强自己的地位,即他是全球舞台上少数仍然站着的负责任成年人之一"。《南德意志报》就此写道:"确实,中国近年来一直表现出想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意愿,发展推动了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丝绸之路等旗舰项目。"

"然而,看一下这些项目的组织安排便不难发现,它们还是以中国的本国利益为主。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人以世界秩序的新捍卫者自居,那么可能要以身作则、公平行事才能让人信服。但是中国却并非如此。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去年位于海牙的国际常设仲裁法院宣布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主权申诉大部分没有法律基础后,中国干脆视若无睹。"

文章接着指出:"如果中国能让问题频出的国有工业转型、允许市场开放、给予私有经济更多机会,这将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益。2013年,习近平也是带着这些改革承诺上了台。只是,改革并没有实现。原因是,中共害怕失去控制力--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尤其害怕。年复一年,中国对世界的开放程度逐渐降低。"

《南德意志报》的作者最后写道:"宣传部门推动重塑意识形态,批判性思想受到惩罚,西方逐渐被妖魔化成新敌人。因此,习近平在达沃斯的亮相充满了讽刺。"

"抵达巅峰"

德国《商报》当天也关注了习近平即将出席达沃斯论坛的消息,发表署名文章"抵达巅峰(Auf dem Gipfel angekommen)"。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曾提出的"达沃斯人"概念,"对亨廷顿而言,这场全球经济精英的会面是背离民族国家的表现"。

文章随后介绍首次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3岁,与亨廷顿提出的'达沃斯人'截然相反。他是一位坚信不疑的民族主义政治家。担任中国国家领导人四年以来,他在自己身上集中的权力比前任们都多。"

文章继续写道:"习近平的中国代表着另一种经济模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历了迅速的崛起,与此同时,政府继续掌控几乎所有关键位置。北京不熟悉背离政府管控、走向新自由主义这条路。经济学家对此瞠目结舌。人权组织对习近平对待批评者的态度感到震惊。"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