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唱不衰的中国经济

文山(摘编)2016年7月4日

周一的德语媒体,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德中贸易围绕中国市场经营环境的一些争议。

Weltbank schwächt Wachstumsprognose für Weltwirtschaft deutlich ab
南通港的码头工人正在装卸化肥(2016年2月)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X. Congjun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青年世界报》关注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文章以"持久的转型"为题,认为中国经济在抵御了一次次危机的同时,眼下的深化转型也制造了一些新问题。

文章首先指出,在过去两年间,尽管许多业内人士都唱衰中国经济,但是它却并没有乱了阵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目前就没有值得担忧之处。在加工行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到了50,为今年1月以来最低值。该指数以50作为枯荣线,低于50意味着销售不畅、业绩衰退,高于50则预示着增长。其实,早在去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就已经是来自于服务业。2015年中国服务业经济增长率超过8%,而总体经济增长则'仅有'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约为6.2%。上星期,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天津夏季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表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比去年同期增长6.7%。考虑到中国GDP总量去年已经达到了9.13万亿欧元,因此,如今的年绝对增长值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前些年两位数增长的时期。"

作者随后引述李克强的观点,认为现有的增长率已经能够确保就业、促进民众收入增长。文章还指出,高科技产业正在迅猛增长,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现在仅次于美国。

"但是,持久的结构转型也导致了摩擦,这一进程中也有输家。许多国有企业堆积了大量债务,根本无法通过正常经营来偿还。现在,国资银行可能会以参股'问题企业'的形式来接手消化这些坏账。大约有1000亿欧元的账面价值会在今后3年间变更其拥有者。如果这些企业重新开始盈利,银行就能从账簿上消去这些不良贷款项目。届时,银行兴许还能把早先持有的股份在证券市场上一点一点地卖出。这其实相当于国有企业的部分私有化。"

在华车企通常都必须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上海大众车间,2004年9月)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斯图加特报》则关注了中国市场准入机制的问题。文章指出,尽管在华业绩都还不错,但是欧洲的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依然感到在中国市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在中国,现在只有少数几个行业规定外资必须以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化工、汽车业都位列其中,这让欧洲人尤其恼火。在这些合资企业中,外国汽车厂商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此外,每家外国汽车厂商只能在中国至多建立两家乘用车合资企业、两家商用车合资企业。欧盟驻华商会则很明确地要求中国方面'取消一切限制'。"

"而驻华企业本身则相对低调。它们高度受益于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至于中国合资伙伴有可能趁机获取专业技术,西方企业倒也接受了这一风险。中国方面严苛的政策限制还导致了德国车企在华销售的汽车几乎都必须在当地生产。根据德国汽车行业协会(VDA)的数据,2015年德国汽车业总共向中国出口了20.4万辆汽车,甚至还小于向西班牙或法国的出口量。"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观点或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