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如何才能信任中国?

文山(摘编)
2020年4月25日

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疫情最早期的疏失等问题,中国政府并没有展现出很高的透明度。《新苏黎世报》认为,此时若是打压中国,可能反而会导致北京不愿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法兰克福汇报》则指出,疫情之后,西方政界与商界必须调整对华立场。

China Wuhan Coronavirus Institute of Virology
新冠是否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 成为眼下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H. Retamal

(德国之声中文网)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最大的风险是弱势的中国"为题,刊发评论指出,西方不应封杀中国,而是应当坚持推动北京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文章注意到,近期中美之间围绕着病毒的起源问题产生了巨大争议。"这个问题最终只有通过独立的国际调查才能解释清楚,但是偏偏在这一点上,北京在踩刹车。中国当局出台了规定,要求国内学者在发表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研究成果时,必须要经过中央政府批准----这样的决定无助于增进欧美对中国当局的信任,相反只会为西方政界提供新的弹药,指责中方操作不透明。"

"这真让人遗憾。在本次疫情中,中国在许多其他方面都展现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合作意愿。早在1月初,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就与美国疾控中心主任通了电话,几天后,中国科学家公布了病毒的完整测序。2月中旬,包括美国疾控中心专家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与中方学者一道前往武汉了解情况。4月14日,中国还向世卫组织全面通报了疫区封城情况以及解封计划。习近平本人也在过去几周与法国、西班牙、英国领导人通电话。即便外界对中国有着更高的期待:上述事件已经能表明,中国具备承担国际责任的意愿,而且不仅限于全球疫情危机时期。习近平很喜欢谈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接着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过去几年间,北京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但是中资企业的大肆收购、中国学者或留学生窃取外国科技、在南海争议上无视国际规则、在国际组织中运用影响力打压台湾等一系列举动,都让人难以对这个威权政体产生信任。但是,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在"一带一路"项目中与欧洲投资银行等西方组织展开合作,这些举动又确实在增进西方与中国之间的信任。

"这并不是说不应当批评中国显而易见的不足以及破坏规则之举动,但是我们也不应当条件反射式地对中国横加指摘。中国对自身历史十分敏感,一旦让中国人感受到强敌环伺,情况就会变得十分危险,中国国内的强硬派就会占上风,后者一直主张进一步对外隔绝。而温和派则会陷入被动;习近平上台以来,他们虽然受到了打压,但是却依然存在。有所区分的、致力于更大国际责任的对华态度固然会很艰难,但是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更好的方案。"

"对中国的恐惧是不合时宜的,相比北京不时发出的叫嚣,真实的中国其实更加脆弱。全球性的新冠危机让中国经济陷入了困境,前景不明。而且中国本身还面临着债务高、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缺乏制衡机制也造成了严重的效率低下与错误导向。'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制造2025'项目也并没有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样运转良好。"

作者认为,中国的国力目前已经被疫情所削弱,发生政治动荡也并非不可能,西方经济届时也会受到冲击。"而北京的温和派一直在致力于与西方的谅解,他们能够接受外国的批评,而且十分关切中国的国际形象。诚然,中国向众多国家援助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时,也想展现其所谓的专制体制优越性,但是中国在乎的并不仅仅是宣传。北京同样也想表明,有意愿在全球危机时刻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这毫无疑问会是一桩好事。尽管面临当下的体制竞赛,国际社会还是应当致力于让中国更加具有责任感、更加可以预测。一个弱势、封闭的中国则会是对全世界的威胁。相互信任才能有利于合作。而这种信任,在当前的危机时刻正需要最大程度的透明才能建立起来。绝不能像武汉官员那样,在疫情最早期掩盖实情。"

习近平知道: 疫情掌控不好会直接威胁到执政合法性(资料图片摄于2020年3月10日武汉)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X. Huanchi

"事关信任的问题"

《法兰克福汇报》以"事关信任的问题"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政府要求外界对其予以信任,但是新冠危机不禁让外界怀疑,中国到底是否值得信任。

文章同样从病毒起源问题出发,指出中国政府应当在该问题上展现透明度,并且拿出真正的证据表明病毒到底是否源于野生动物市场或者实验室事故。

"然而,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具备一定的公开性,可是中国体制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一旦开展真正的调查,其结果就不能在一开始就规定好。真正的调查有可能会揭露中国确实犯了错误,但是按照中国当局的说法,中国是不可能犯下严重错误的。"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这一对中国的认知具有超越疫情的重大意义。不论别国喜欢与否,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上升,作为国家(比如德国)或者国际联盟(比如欧盟),究竟应该持有怎样的对华关系?这个国家只愿遵守自己制订的规则。一个将一切外界审视其行为的诉求都视为侮辱国格的政权,是否值得信任?要是不能信任这个政权,又应该对其采取怎样的政治措施,以及经济措施?"

"今天抛出这些问题,本不应该让任何人惊讶。中国绝非在新冠疫情期间才展现出真实面孔。多年来,西方政界、尤其是商界一直用粉红色眼镜看待中国。中国的经济成就确实令人震撼,不仅是中国自身,整个西方也从中获益匪浅。"

作者接着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其政治影响力也在增强。而西方长期以来却一直以为,中国政治实力随经济实力一同上升是一件好事。文章认为,事已至此,经济上与中国强行剥离并非上策,"但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是:一个从成本角度必须在中国进行的投资项目,是否应当从更长远的战略角度来考虑,从而落户于其他地方,比如欧洲?"

"中国领导人很乐意见到其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要是其国际责任也同步增长,事情则会变得复杂。国际责任也包括考虑他人的诉求,可是这并非中国政府的强项,北京更愿意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

"而且,中共政权的地位并不稳固,这更加大了与中国建立互信关系的难度。疫情期间,北京在国内外制造的一系列噪音,很大一部分都可以归咎于这种不稳固地位。中国政府已经陷入了两难。如果他承认错误,就会暴露其弱点,而按照中共的观点,暴露弱点就会损害执政合法性。现在,中国必须想法走出这条死胡同。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决不能因为中国被恐惧支配就不再对北京发出批评。"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