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德企为何难摆脱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
2025年11月8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官僚机构运作缓慢,思考的步伐有时也同样迟缓。德国经济对海外原材料的高度依赖,并非新现象,但长期以来几乎无人真正关心。” 德国《商报》本周五(11月7日)发表的一篇评论开头这样写道。这篇文章以一个问句为标题“为什么德国企业不从本土采购锂?”(Warum besorgt sich die Wirtschaft kein Lithium aus Deutschland?)。文章接着写道:在关键原材料市场上,中国逐渐扩大份额,一点一点夺取市场控制权。如今,德国经济在某些原材料上的依赖程度已达60%、70%、80%,甚至接近100%。”
作者Julian Olk接着指出,发生这种情况并非因为原材料稀缺:“全球各地,包括南美、非洲、亚洲其他地区,甚至德国本土,比如锂,都有丰富储量。问题在于能否顺利获取。那么,德国企业为什么不直接从这些地方采购原材料?为什么总是期待政府出手?
文章接着给出答案:“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并未真正意识到时代的变化。企业的本性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在原材料尚可获取的情况下,他们自然倾向于选择价格最优的中国供应商。与此同时,企业们往往忽视地缘政治风险:过度依赖中国原材料,意味着在关键时刻可能面临被迫妥协或受制于人的局面。”
Shein风波
“中国制造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来自中国的两个廉价购物平台—— Shein和Temu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德国等欧洲市场扩张。尽管本地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保护组织屡次提出批评,但这些平台的成功似乎丝毫未受影响。然而法国政府如今计划对中国电商巨头Shein采取行动“ 德国巴伐利亚州广播电视台"BR24"发表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文章关注了Shein因其平台被发现出售具有儿童特征的情趣玩偶,以及刀具等违禁品,在法国面临司法程序的消息。作者Felix Lincke接着指出,欧盟预计将协助法国采取行动。在德国,Shein、Temu 以及其他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商品同样遭到批评。“欧盟和消费者组织在测试部分中国商品时,多次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对此,Shein和Temu一贯回应称这不幸的个别案例,并将相关商品下架。然而平台的商品种类繁多,要全面检查几乎不可能。海关检查也只是抽样进行。"
标题为《Shein与Temu:欧盟拟遏制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潮》也分析了中国电商平台为何能够在欧洲市场迅速崛起的原因:“商家不仅提供价格低廉、直送到家的服务,还设计了复杂的奖励机制和心理诱导工具来抓住消费者的冲动购物心理。例如限时秒杀,促使用户在几分钟内完成下单。”
文章写道,欧盟计划出台新规,不过专家并不乐观:“欧盟计划对每件包裹征收2欧元的处理费,而去年此类包裹数量达到46亿件。不过如果货物通过商业中间商寄送,费用仅为 50 欧分。此前价值不超过150欧元的小额包裹通常免税。是否真正低于这一限额,仅能通过抽查得出结论。专家普遍认为,这类措施难以有效遏制中国廉价进口潮,而美国的严苛关税政策正加速让这些商品流向欧洲。”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