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欧盟高瞻远瞩拯救短视的德国人

2024年7月5日

欧盟7月5日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德国编辑部网络》赞扬说,若不是欧盟从长期战略高度进行一盘大棋布局,拘泥眼前利益的德国人必定再次撞上同一堵墙。德国《商报》担心,电动汽车只是中国政府巨额补贴的冰山一角。

中国产品凭什么在品质更佳的情况下反而还能更便宜?图为比亚迪的郑州工厂
中国产品凭什么在品质更佳的情况下反而还能更便宜?图为比亚迪的郑州工厂图像来源: Li Jianan/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商报》以“欧中贸易争端 – 汽车只是开端”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政府很多年前就开始在新能源、机器人、IT、人工智能等决定未来福祉的领域大举补贴,绝不仅限于电动汽车领域,因此欧盟必须在更广泛的战线上予以抵抗。

“历经多年的数千亿美元补贴以及其他政府补助,这一产业政策顶层设计正在显现其效果。在众多领域,欧洲竞争者都发现其中国对手能够提供低得多的产品价格,而其技术品质却相似、甚至比欧洲厂商更加出色,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只是其中的两个案例,德国的机械制造商已经连续多年面临巨大的价格战压力。”

作者接着援引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 Köln)的调研指出,超过七成受访德企表示,中国竞争者的同等产品价格至少低10%,超过三成的德企甚至表示中国同行的价格至少便宜30%。

“特别关税有助于抵消中国企业因政府补贴而拥有的巨大价格优势。关税是对中国政府发出的一个信号:欧洲欢迎来自中国的汽车、风机、机械设备,但是如果中国厂商凭借政府补贴获得了针对欧洲企业的不正当优势,那么欧盟就必须出手再平衡。”

文章指出,十多年前,中国大规模向全球市场倾销过剩的钢铁也曾经引发过其他的国家激烈反弹,但现在的情形比当年要更加严重:涉及的产业更多,且北京当局并不像当年那样自己也有消除过剩产能的意愿。

“由于国内需求低迷,中国的经济模式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向海外销售产品。德国人应该很熟悉这种局面,毕竟德国经济模式也非常依靠出口。至于中国企业自己也深受价格战之害,对于北京而言却是次要的。中国当局在乎的是中国产业最终成为全球市场领军者。”

“总体上德国工业界很早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和汽车产业不同,在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的调研报告中,大部分德国工业企业都支持欧盟加征特别关税,因为他们已经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而且,德国的几大经济协会也都表示认识到纠正不公平竞争态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众汽车等德国企业既依赖中国的销售市场,也依赖中国的生产基地和供应商。图为上海的大众工厂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Ding Ting

旗下拥有多家地区性大报的《德国编辑部网络》以“为什么在对华关系议题上不应采纳工业界的意见”为题,刊发评论赞扬欧盟委员会高瞻远瞩地看待问题,而非拘泥于眼前利益。

作者指出,长期以来,德国企业界无视地缘战略风险,一味依靠俄罗斯能源获取眼前的巨额利益;而现在,在德中经贸关系议题上,德国政界和商界又呈现出同样的行为模式。“我们其实不能再次怪罪德企高管,毕竟他们的合同和工资直接挂钩于每个季度、至多是每个年度的绩效,所以他们必然更重视短期利益,而非长期风险。也因此,不能指望经济界自己去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度经济界不会这么做,他们的代言人毫无疑问也不会这么做。”

“令人不安的是,德国联邦政府再次充当了企业利益的传声筒,想要说服欧盟采取更为宽松的对华政策。难道在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中没有将中国正式定义为体制竞争对手吗?难道经济部长哈贝克、外长贝尔博克等政府成员没有经常明确提到北京的触犯规则行径?”

“万幸的是,贸易问题并非像能源政策那样由柏林负责,而是由欧盟来管。由此,欧洲必须出手防止德国人第二次撞上同一堵墙。”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