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瑞士应该怎样应对中国?
2021年4月2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威德摩尔(Paul Widmer) 在其为《新苏黎世报》撰写的客座评论中写道,瑞士外交策略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该国的中立原则。他认为,这种中立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瑞士的对华政策。评论写道:
“(中国)危险的崛起之路现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对此予以谴责。华盛顿、伦敦以及布鲁塞尔已经达成共识,西方世界必须坚决地捍卫建立在自由和法治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制裁措施简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即便是从特朗普到拜登的美国总统权力更迭都没有带来对华政策的改变。恰恰相反,北京同华盛顿之间的措辞变得越来越犀利。
局势发生变化,出台新的战略也就不可避免。美国国务院去年11月提交了美国如何应对中国挑战的新战略。制定战略的目的是要为今后的长期路线指明方向。乔治·凯南的‘长电报’就是著名的例证,这份电文为冷战开始后美国遏制苏联的政策埋下了伏笔。
一个月前,瑞士也通过了中国战略。使用‘战略’这个词汇显然欠妥当,毕竟要谈‘战略’,必须要拥有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战力。瑞士具备这个能力吗?显然不具备。这倒也不伤大雅。因为长期以来,瑞士所推行的外交战略一直是与其实力相匹配的,也就是长期的中立原则。这是瑞士保持安全和独立的准绳。因此,瑞士无论推出什么战略,都只能是对中立政策的进一步细化。这一点是绝不容质疑的。”
评论认为,在涉及自由世界秩序的问题上,瑞士当然应当表明立场,但在势力划分的问题上,还是应当保持审慎。毕竟中立不是感情用事,而是需要理智。评论写道:
“现在一些议员主张,瑞士也应加入欧盟的对华制裁。这是错误的。除了联合国体制之外,瑞士不应参加任何制裁行动。当然瑞士也不应允许其他国家将瑞士作为绕过制裁的中间站。
欧洲正在为第三波疫情叫苦不迭,中国经济却正在高速复苏。中国政府又推出了新的刺激政策,希望提高内需。《明镜》周刊写道:
“ 位于亚热带海南岛的三亚市被北京定位为中国的消费及旅游中心。今年五月七日至十日,这里将举行中国首届消费品博览会。届时除中国产品外,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也将应邀参展。预计,展会将接待一万多商家和二十多万参观者。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特斯拉、资生堂、戴尔等国际品牌将参加展会。
中国零售业营业额今年三月同比增加了34.2%,远远超过预期。最重要的是,今年三月的营业额也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三月,增幅高达12.9%。”
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