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疫情笼罩下的"一带一路"

2022年6月29日

七国集团宣布将在今后五年内,将投入六千亿美元巨额资金,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基本设施建设。西方此举的目的显然是要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展开竞争,那么2013年启动的"一带一路"倡议究竟进展如何呢?

Afrika - China | Chinesische Firma baut Strassen in Kenia
中国国企承建的肯尼亚内罗毕高速路图像来源: AFP via 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长篇报道称,同2013年刚刚启动时的强劲势头相比,2016年后,中国方面为"一带一路"项目注入的资金已经明显减少。尽管不同调研报告得出的具体结论不尽相同,但对于中方大幅减少资金投入,似乎并无争议。这篇题为《疫情阻断新丝绸之路 - 中方重新调整一带一路战略》的报道写道:

"2013年,当习近平将'一带一路'作为核心项目高调推出之后,银行和国有企业面临政治压力,不得不尽快尽多地落实大型项目。至于项目的经济效益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做法也在国际间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债务陷阱'的恶名,也造成了很多呆账坏账。在一些国家中,一带一路项目并不是很受欢迎。中国领导层对银行提出做好风险管理的警告之后,这些银行发放贷款时不得不比以往更加谨慎。

新冠疫情则更加快了贷款发放量下滑的进度。法国投资银行 Natixis新近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称,'一些在疫情前已经启动的一带一路项目,现在似乎已经被放弃。'由于过去两年来,中国一直关闭边境,一些新项目的谈判和规划也基本陷入停顿,因为无论是决策者、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都无法出境前往项目国家。战争和疫情带来的经济后果,使得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赞比亚等伙伴国家在债务陷阱中越陷越深。而中国的清零政策也令本国经济深受冲击,银行面临国内的借贷压力,对于向外国发放贷款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今年一月,中国外长王毅参观中资兴建的斯里兰卡港口项目。图像来源: Eranga Jayawardena/AP/picture alliance

《法兰克福汇报》的报道指出,中方调整"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在去年年底的中非高峰会议上,表现得极为明显: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其讲话中只字未提"基本设施建设",而此前一年中非峰会上,习近平讲话的核心词就是"基本设施建设"。文章接着写道:

"不过,这倒并不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被划上了句号。毕竟该倡议已经写进了宪法,中国又同146个国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但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演变成中国调整对外关系、并根据需要随时增添新内容的组织框架。北京以健康丝绸之路的名义兜售其疫苗外交,出口4G技术设备和海底电缆时,则称之为数码丝绸之路,而中国在北极的一切活动,也都美其名曰称为开拓极地丝绸之路。对学生和干部提供旨在强化中国软实力的培训项目,也都属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

过去中国总是极力否认一带一路倡议暗藏地缘政治意图,而现在中国则越来越明显地将一带一路同安全政策相互结合。中国为所罗门群岛提供一带一路项目的同时,也同该国展开了有关安全协定的谈判,根据这项协定,中国将得以向该国派遣士兵和军舰,并使用当地港口。中国提及一带一路倡议时,也会越来越频繁地提及习近平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措辞也相当模糊,同2013年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的表述非常类似。但两个倡议的诉求是一样的:为新的世界秩序制定原则。"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目前所处的不利境地,也引起了《焦点》杂志的关注。该刊的客座评论写道:

"非洲国家赞比亚已不能偿还贷款,只好进行债务重组。对中国来说,这些钱就打水漂了。在北京,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种状况感到满意。但那些还能算清账务的人,并不敢公开发声,因为他们担心引来牢狱之灾,但他们很清楚,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有些自我膨胀了。"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