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给欧洲钢铁业的坏消息

严严 摘编
2017年2月14日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不仅没有向此前政府宣称的那样大幅削减,反而有所增加。德语媒体关注了这一话题,并指出中共在钢铁问题上的"前后矛盾",这给欧洲钢铁业带来致命后果。

EU-Fahne auf China-Fahne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chromorange/C. Ohde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周二《法兰克福汇报》刊文指出,中共打算大幅削减过剩产能的计划令人质疑。文章开篇写道,"中国政府没有对其此前宣称的、对钢铁产能进行大幅削减的庞大计划进行很好的掌控。去年1月,北京方面宣布,未来计划削减1.5亿吨的钢铁产能。"

"10个月后,去年11月,政府官员再次向外界宣布削减产能过剩的伟大计划。工信部表示,到2020年中国钢产将下降1亿至1.1亿吨。--这令人深刻、听上去冠冕堂皇的雄伟计划再次占据新闻头条。不过,周一环境组织绿色和平公布了一份报告,根据他们的调查,中国对钢铁减产的幅度十分有限。"

文章指出,"实际上,2016年中国钢铁产能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该行业产能净增长相当于英国总产能的两倍。绿色和平与中国钢铁网( Custeel)一份联合研究报告中显示,这导致中国去年的钢铁产能净增3650万吨。中国联合钢铁网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下属的咨询机构。"

"绿色和平将责任归咎于处于两难境地的中国地方政府:一方面,他们必须按照中央政府的意愿减少钢铁产能,关闭一些工厂。另一方面,还要响应习近平发出的以维护国家'稳定'为目标的今年首要任务。"

习的要求意味着,要防止中国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发生。一旦大量钢厂关门,数以万计的工人失业,将给地方政府带来麻烦。文章接着指出,"绿色和平的报告还透露,为减少政策上的影响,地方官员会使用一些'方法':宣布的削减产能中的四分之三其实是已闲置的钢铁工厂。"

文章表示,在中国官方宣布减产的同时,又有约1200万吨全新产能投入了运营。此外,2016年另有4900万吨搁置已久的钢铁生产被重新启动,以回应钢价反弹。"

报告认为,增加的产能主要出现在河北省等地。文章就此写道,"中国钢产大省河北省今年1月在其政府报告中表示,境况很快会好转的,当地政府报告中设定的工业增长目标并没有减少,这不符合中共宣称的钢铁减产目标。"

"相反,河北的经济增长是7%,比之前的还要快。这比中国政府宣布的全国GDP目标还要高。"

图像来源: SMS Group

给欧洲的致命后果

德国《商报》也注意到绿色和平公布的这份联合调查报告。以题为"中国钢铁热潮不减(Chinas ungebremster Stahlboom)"的文章指出,这会给欧洲带来哪些致命后果。

文章指出,"这对德国和欧洲钢铁行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德国钢铁经济联合会主席克霍夫( Hans Jürgen Kerkhoff)对该报表示,'实际上,中国粗钢产能2016年是增加的,这反映了,中国钢铁减产措施进展十分缓慢'……在贸易措施和国际压力下,2016年中国钢铁出口仅小幅下降。因此,中国仍要肩负起如何解决钢铁产业结构性这一问题。"

"尽管2016年,中国出口欧洲的钢铁为610万吨,比2015年的720万吨有所下降。但同一时期总的钢材出口量增长了11%。尤其提高了对独联体国家、土耳其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钢铁出口量。"

文章引述上周五,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制造集团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公司(Arcelor Mittal)首席财富官阿蒂亚·米塔尔(Aditya Mittal)的表述称,"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方案来解决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及北京政府对钢铁工业给予补贴的问题。 "   

"而中国产能过剩给欧洲钢铁业可能带来哪些压力呢?文章认为,看看过去一年中国钢铁产能的情况变一目了然。欧洲通过从中国低价进口解决钢铁价格下滑的问题,尤其是去年上半年许多欧洲钢铁业资产的负债率上升。钢铁厂采取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甚至欧盟委员会敦促,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以阻止廉价钢铁的倾销。"

不过,也有许多钢铁业管理者警告要保持谨慎态度。"德国钢铁制造商Salzgitter执行长Heinz Joerg Fuhrmann认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无法在几年内得到解决。因此,人们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7到10年来解决这一问题。"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