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西方抗衡中国离不开印度

2023年12月16日

《新苏黎世报》指出,在抗衡中国的漫长过程中,西方和印度将相互需要。《经理人杂志》则呼吁德国工业界学习中国竞争者的"软件优先"思维。

中国的海军实力近年来提升迅速,但是印度有着更为丰富的海军历史经验
中国的海军实力近年来提升迅速,但是印度有着更为丰富的海军历史经验

(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新苏黎世报》以"印度不再游走于阵营之间,而是成为一个对西方友好的巨人"为题,刊发了由退休驻华记者Urs Schoettli撰写的评论。作者指出,面对中国的扩张姿态,印度与美国正在接近,因为华盛顿需要新德里这样一个印度洋地区的可靠伙伴,而印度也需要一个海洋超级大国为其撑腰。

"人们很喜欢拿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大国进行对比。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倾向民主的人士,也普遍对印度持批判立场。在对比中印两国在基建、工业、城市化方面的成就时,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实际上全面领先。"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会终结全球化吗?

02:3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我们也时常听到一种说法: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民主制度堪称奢侈。确实,对于穷人而言,生活在中国要好过生活在落后、迷信、仍然陷于种姓制度、暴力盛行的印度广大农村地区。掌握绝对权力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张令人信服的现代化成绩单,而印度各党派则在国家及地方层面上轮换,普通人的生活却没什么改善。"

作者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印度的国际形象正在随着中国与西方冲突的加剧而迅速改善。"近年来,中国急速提升了海军军力,大幅加强了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挑战。北京尚无法挑战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地位,但已经有许多美国军事专家警告说,中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时间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未来。"

文章认为,美国要想军事遏制中国,就离不开在亚太地区的两个大国:日本和印度。"印度无法独自抗衡中国的海上实力,但是我们必须考虑一点:比起传统的陆军国家中国,印度在海军运用方面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这种经验某种程度上甚至能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诚然,中国拥有无可争议的财力和政治意愿来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但是硬件并非全部。"

"现在,印度和美国正在考虑出台一份计划来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分庭抗礼。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中,印度洋地区、尤其是印度次大陆将扮演核心角色。各国对这份计划的政治、外交、经济、财政投入表明,这绝非是一时兴起。"

"这意味着,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和一个出于利益考量而显示善意的印度打交道。考虑到富有影响力的印度精英阶层在文化上亲近西方、尤其是亲近英美,西方与印度的接近就更显其价值。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显然正在寻求意识形态的冲突,有鉴于此,长期地亲近印度必然也对欧洲有着很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价值。"

中国厂商比德国竞争对手更为重视软件图像来源: Hector Retamal/AFP

《明镜周刊》旗下的《经理人杂志》以"什么才是真正的'向中国学习'?"为题,刊发评论指出,许多德国企业都在试图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以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取得业绩,但是这远远不够。作者认为,尤其是作为德国经济命脉的汽车厂商必须学习中国竞争者的"软件优先"思维。

"中国厂商的一个重要优势显然是其在威权体制内的嵌合度。威权中国也同样用威权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取得成功。不过,中国模式显然在德国不具备太大的可行性,毕竟,在劳动时长、环境保护等基本价值观以及体制问题上,我们和中国迥然不同。"

"中国企业的成功与电动车产业息息相关。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重要性以及竞争激烈程度。德国大众、奥迪等厂商现在也已经和中国厂商结成联盟,希望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落后。不过目前看来,这样的结盟似乎只是为了保持自己在一个爆发式增长市场不至于掉队。由此看来,许多德国驾车者的第一辆电动车很有可能是比亚迪或者蔚来生产的。"

"就在最近,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欧洲车企投资中国说明了'对中国智能电动车技术以及巨大市场机遇的认可'。许多人依然只听到了巨大市场机遇,却忽略了'智能'一词。德国车企高管此前争先恐后前往上海车展,也想要取得中国竞争者的成就。而这种成就首先就来源于基于软件的创造价值。汽车产业以往是由硬件主导推动的,德国在当今软件领域的步履蹒跚,也并不仅仅限于汽车产业。"

作者随后抨击了大众等德国企业至今仍将软件开发视作"配角"的思维方式,指出在当今的中国工业界,软件已经至少上升到了和硬件同等的高度,而这必然会带来流程乃至认知方面的剧变。"中国人其实并没有发明这一切,他们只是坚定地贯彻了这一切。中国体系学会了这一点。所以,要想向中国人学习,就必须要先学会学习。"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电动车平民化 中国制造?

16:3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