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计划经济和专利冠军

叶宣(摘编)
2018年3月8日

面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实力渐强,并不甘于现有的世界秩序,欧洲国家如何应对?这仍然是德国舆论继续讨论的一个话题。此外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成为欧洲专利冠军,也受到了德语媒体的关注。

China Bauarbeiten zur Expo in Shanghai
集计划和市场经济于一身的战略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hinaFotoPress/Liu Jianfeng

(德国之声中文网)最新一期的《明镜》周刊刊登驻京记者的长篇分析文章《红色威胁》,指出,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凸显出其政治体制与西方世界的格格不入。文章写道:"五十年来,美国和欧洲试图将原来闭关锁国的中国一步步纳入由西方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中"。

"然而,让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到这一秩序约束的中国能转变成一个开放、多元的国家的希望已经破灭了。今天的中国,富裕水平前所未有,威权专制的程度也是数十年来所未见的。"

作者称,正在召开的中国人大会议前,中共决定取消国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习近平将有可能终身执政。文章接着写道:"西方长期以来自信地认为,经济增长和生活富裕、星巴克和星球大战最终将使每个社会都对自由、民主和法治的优越性心悦诚服,现在这一信念被证明只是一种幻想。中国不仅从内部变得更加强硬和专制。虽然中国同欧洲之间的贸易之繁忙超过同任何一个其他国家,虽然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进口如此之多的中国商品,北京仍然没有成为它们的伙伴。习近平治下强大的中国毫不掩饰其对现有世界秩序的轻蔑,尽管中国的崛起正是得益于这一秩序。北京越是强大,就越是公开地无视这些秩序,但又同时继续从中受益。 "

文章在介绍了中国尝试在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延伸经济贸易、间接扩展政治影响力的努力后写道:"布鲁塞尔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中国的强大,而是欧洲的疲弱。'中国模式'令自由化的欧洲最感震撼,同时又最感不安的一点,是其有计划性,是历经40年不衰的成功故事--尤其是经济腾飞的持续性。中国经济奇迹的代价是成千上百万人背井离乡、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企业的高额负债,此外也经历了挫折,例如最近一次2015年的严重股市危机。然而从整体看,这一发展比西方经济学家们40年前敢于预言的要成功得多。

"集计划和市场经济于一身的战略已被证明是颇有成效的,这让北京能够尝试将自己的经济模式输出到中国之外。中国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其巨大规模以及本国市场的封闭,还在于以未来数十年的跨度对整个产业进行规划。覆盖广泛的发展计划对'支柱产业'做出定义,例如可再生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化学和电动交通。而欧洲尤其在前瞻性的产业政策领域犹豫不前。"

图像来源: Reuters/H. Hanschke

华为--欧洲专利冠军

本周欧洲专利局发布的年度报告中的一条信息引起了德国媒体的注意:中国电信设备和手机生产商华为过去一年共申请了2398项专利,成为在欧洲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德国的西门子排名第二。

《南德意志报》题为"华为领先欧洲人"的报道写道:"在欧洲专利局41年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这不仅表明欧洲市场对来自远东的制造商是多么重要,而且显示了这些厂家为了在这里立足、销售自己的产品,花了多大的力气。不注册专利和商标权,中国人在欧洲也可以合法做生意,但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就很可能面临竞争对手提出的产品仿冒等指控。一旦败诉,被控企业必须向竞争对手支付高额的许可证费用。"

《日报》也就这一题目写道:"德国和其他欧洲企业担心自己的创新成果被中国竞争对手剽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许多中国企业重视自主创新。这也体现在欧洲专利局的统计上:去年,中国企业华为首次成为欧洲专利申请数量的冠军。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去年增加了17%,中国已进入在欧洲申请专利最多的前5个国家。'对此我并不惊讶',西门子负责全球专利事务的魏博尔(Beat Weibel)对《商报》说,华为是致力于挤进传统西方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而华为所在的行业里,技术和专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