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谁在动摇香港的经济根基?
2019年9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汉堡出版的《图片报》以"请让黄之锋自由旅行"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黄之锋周日又被警方逮捕,一天后重新获释,这再次说明,中国当局非常恐惧真相,想阻挠黄之锋飞往德国。文章认为,这一事件更是彰显出了为自由而斗争的重要性。
"这次还只是拘禁一天,目的是阻止黄之锋出席周一(9月9日)晚上《图片报》在德国议会大厦举办的活动。而在将来,像黄之锋这样的人物,有可能遭到好几月、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的拘禁。这个将来,也就是中国获得完全掌控权的时候。"
"德国企业在中国获得价值数十亿的订单,但是在随默克尔总理访问中国时,这些企业高管却对香港或者中国少数民族受压迫的事情只字不提。商界大佬们的卑鄙算计是:谁要是过于响亮地为人权呼喊,谁就会在中国做亏本生意!"
"但是,德国今年要庆祝柏林墙倒塌30周年,我们有着特殊的责任,对于那些为自由而奋斗的人,我们不能撇下他们不管。"
"默克尔总理在中国访问时,与中国领导人谈到了香港问题,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了香港人的权利。现在,到了将言辞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时候了。默克尔总理,请支持黄之锋!请正式邀请他拜访总理府!"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则以"中国需要伙伴"为题,刊发社论指出,如今的中国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伙伴,尤其需要德国。
文章注意到,中国的最新外贸数据出乎意料地疲软,贸易战造成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一旦作为中共执政合法性根基的经济出现了降温态势,北京就会比以往更为迫切地需要外国伙伴的支持。作者认为,默克尔在北京公开谈及了香港等敏感议题,而中方却并没有对此做出强烈反应,这已经能说明中国需要德国甚于德国需要中国。
"德国政府必须利用好这次机会,像默克尔总理在访华时那样,坚持要求中方在市场开放等方面做出让步。没有人比默克尔更适合承担这一任务:北京方面一再强调,默克尔在过去12年间经常到访中国、中国领导人也经常前往柏林。"
"默克尔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稳固的关系。没有任何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拥有比默克尔更好的与中国高层的关系。而对于中国来说,向德国、欧洲做出重大让步,其实也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
"这意味着,今后几个月,欧洲与中国的投资保护协议必须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是对个别行业、个别企业的放宽限制也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之前总是把这种个别放宽吹捧成开放市场之诚意,而实质上并非真正的让步。"
"这也意味着,在华外国企业里的中共党支部绝不可以对企业或者员工施压,即便这些员工的意见不与中国当局保持一致。"
"而且,中国政府最好能更加认真地对待德国经济界对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担忧。出言安慰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示威运动威胁香港的地位"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香港是众多跨国企业与银行的重要枢纽,但是,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优势,也有可能很快消失,其速度甚至会超出大家的想象。
"香港是全球最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凭借其背靠中国内地的优势,其出口贸易额排名全球第八。1300余家跨国企业将他们的亚洲总部设立在香港。如果抗议以及暴力事件持续下去,这一独特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政治不稳定更能令投资者厌恶。今后,如果投资者要决定在哪里扩大业务,就有可能选择香港之外的地方,比如新加坡。香港的许多优势现在正受到威胁。"
"经济界代表现在表示,香港的根基目前还在运转,比如法制稳健、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鲜有腐败、税负较低、基础设施出色。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排行榜上,香港经常位列第一名。但是,这些根基也会被侵蚀,比如暴力事件无法很快结束时,也比如外国投资者觉得北京越来越多地掌控香港时。"
"现在,各方都对局势尽快缓和承担有同样的责任。香港街头的示威者固然有权表达他们的不满,但是不应该再丢掷石块、投掷燃烧瓶。林郑月娥及其特区政府则必须用合适的手段去回复平静与秩序。而北京的当权者则必须要证明,香港的'一国两制'原则确实得到了恪守。"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根据之前媒体的报道,林郑月娥早就希望能够答应示威者的部分诉求,但是当时却遭到了中共高层的回绝。这意味着,正在挖空香港经济根基的,也包括北京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