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新苏黎世报》以"自由民主国家的中国难题:当我们眼睁睁地陷入依赖体制竞争对手时,我们应该如何与其打交道?"为题,刊发由巴塞尔大学政治学者Ralph Weber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指出,西方要想摆脱对中国依赖绝非易事。
"难题在于:西方国家的政府不愿意在一开始就强迫自己的经济界在做中国生意时也为自由民主做出政治努力。然而,中国的党政当局却会这么做,这就造成了不平等局面。经济界享有充分自由的自由民主整体就会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如果政府强迫经济界,就会危及民主政体的自由根基。又比如:政治决策不是出自于法律基础,而是出自于往往过于夸张的安全忧虑,这意味着(自由民主)政府自己也采用专制手段。"
"政界当然也可以修改法律框架,运用民主程序来增加经济界为自由民主体制承担的责任。但是这种做法犹如刀尖上的舞蹈,实施起来必须小心谨慎。"
"既然大家都主要关注中国、关注这个贸易没能促成转变的国家,那么我们不妨借分析'贸易促转变'战略之机来照照镜子。这里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也有能力有所作为。我们并非要为贪婪企业家的道德缺失涂脂抹粉。真正的问题要深刻得多。有些人愤世嫉俗地以为,'以贸易促转变'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只不过被转变的并非中国,而是自由民主国家。这种认知并不正确。'以贸易促转变在自由民主国家激发了一股动能,而政界最终却很难掌控这股动能。'"
"如果自由民主国家想要尽力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发挥自由民主体制自身的内在优势。企业家必须更多地考虑政治风险。经济在自由民主政体中具有重要价值,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反过来也同样如此。私有财产在专制政体中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谁要是以为,为了经济优势就可以削弱自由民主,谁就是在社会整体层面上混淆了手段与目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在不知不觉地自掘坟墓。他当然可以这么做,但是却并没必要这样做。"
《南德意志报》以"中国防疫模式宣告失败"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动态清零"策略,最终却被习近平玩过了火。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在疫苗研发成功之前,动态清零防疫策略曾经在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拯救过许多人的生命。民众当时也愿意限制自身自由来保护高危人群。然而,习近平却没有计划从强硬防疫中退出,而是试图把动态清零打造成体制竞赛中的超级武器。"
"国家具有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务,习近平却把它变成了一个政治忠诚度的问题。这算得上是习近平最为严重的政治失误之一。防疫问题政治化,导致了疾控人员越发强硬地对待民众。借着持久不断的紧急状态的机会,防疫部门假设所有民众都有传染嫌疑。数字化监控、蛮横的暴力、当局的肆意妄为导致民众的自由被限缩。"
"因此,放宽防疫管制是一个积极的讯号,它将减轻中国经济的重担,有利于缓解全球供应链。但是快速放开依然不可能,因为许多老人依然没有完成接种疫苗,感染率飙升也会很快让中国薄弱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如果中国现在高调宣扬的疫苗接种运动没能取得足够进展,中国政府就不得不继续拿出封控措施。因此,现在还没有到信心满满的时候。"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一年前,面对经济急剧滑坡以及各地爆发的反政府抗议,中国官方终于放弃了习近平亲自决定、“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动态清零”政策。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怎样开始向“群体免疫”迈出了步伐。
图像来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2022年12月7日午后,当许多市民正和往日一样排队做核酸之时,中国官方宣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除了没有再提"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外,有关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不再查跨地区流动人员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等规定也显示,中国告别了长期坚持的清零政策,开始通过放松防疫措施逐步将社会导向经由感染奥米克戎病毒实现“群体免疫”的道路。
图像来源: Andy Wong/AP/picture alliance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11月11日,中国的”清零沙皇“、副总理孙春兰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上强调,中国日前出台的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要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由于所谓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部分内容与“动态清零”总方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各地在防疫中“层层加码”的问题仍然无法真正得到解决。
图像来源: Liu Bin/Xinhua/IMAGO11月24日,在部分居民被封控已长达100多天的乌鲁木齐,一栋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严格防疫措施导致被封在楼里的民众无法逃走、消防人员也长时间不能越过障碍救火。官方称,火灾造成包括儿童、老人在内的10人罹难。该事件最终成为各地爆发反清零、反封控、反政府抗议活动的导火索。很长时间以来,清零政策导致的层出不穷的防疫乱象已经引起民众广泛不满。对许多人来说,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隔离、歧视、封控以及一些防疫人员对权力的滥用。
图像来源: UGC/AP/dpa/picture alliance乌鲁木齐大火在数十所大学和多个省市引发学生和民众的群聚抗议。反封控、反核酸、反清零成为其主要诉求。上海市民11月26日晚间涌入当地的乌鲁木齐中路,高呼“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各地的抗议活动中,许多人高举白纸,抗议中国政府打压言论自由。随着清零政策导致经济滑坡,民生艰难、失业人口猛增、类似文革的场景重现,民众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最突出的事件是中共二十大前夕、2022年10月13日发生的北京市四通桥抗议行动。名叫彭立发的抗议者打出了“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的横幅。
图像来源: 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尽管对新冠的研究和海外抗疫的经验已经证明一年多来占主导的奥米克戎毒株致病力低,死亡率已低于流感,中国官方仍坚持在抗疫之初取得较好效果、习近平亲自决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目的之一是想显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最高领导人决策的正确性。 为此,中国官方仍大力宣传奥米克戎的危害,将海外放松疫情管控称为”躺平“。由于缺乏真实信息,当有20多万员工的郑州富士康发生疫情后,上万工人为防感染以及不满隔离条件而逃出厂区返乡,令工厂生产面临巨大危机,iPhone减产。后来招入的员工又因待遇问题暴动,遭到当局镇压。
图像来源: Hangpai Xingyang/dpa/picture alliance中国抗疫初期,身着白色连体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被称为“最美逆行者”。随着地方组织的落实封控的人员以及警察也穿上这样的防护服进行核酸检测、消杀、监控、转运感染者和密接人员,“大白”成为这些人的代名词。有关“大白”使用暴力的负面报道和投诉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将他们称为“白卫兵”。新十条中有关感染者和密接人员可以居家隔离,不再一律强制隔离,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不得采取各种形式临时封控等条款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反衬了”动态清零”的不得人心。
图像来源: REUTERS新十条公布后,一些网民到武汉医生李文亮的微博账号下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李文亮在中国疫情初期最早拉响警报、却遭到“训诫”,被称为疫情吹哨者。他染疫身亡后,民众自发悼念他,表达悲愤。微博用户在他的账号下写道,“凛冬已过,你看到了”,“医生,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就要自由了”。
图像来源: AA/picture alliance新十条一旦真正落实,图中北京某地的这一场景也许不会再次出现。新规公布后,旅游平台上的机票、火车票搜索量激增。许多民众期待能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由于奥米克戎传染性极高,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很快将出现感染潮。过去一年多来,中国的防疫主要放在“清零”上,疫苗接种停滞不前,现80岁以上老年人中,仅有40%的人接种了三针疫苗,因此,保护老年群体,“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迫在眉睫。这也是放弃清零政策后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图像来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尽管今年3月上海出现疫情时,就有专家主张“与病毒共存”,但高层仍然决定封城“清零”。长达两个月的封城不仅给民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也令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作为中国经济支柱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压力。近几个月各地不断封控加剧了外贸下行的趋势。德国工商会表示,因中国的封控政策等原因,超过三分之一德国在华企业计划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扩大生产,增加多样化。对于中国现出台放松防疫的新政策,德国经济界大多感到松了一口气。
图像来源: Chinatopix/AP/dpa/picture alliance为了替新冠政策转弯做铺垫,中国近日让专家出面宣传奥米克戎致病力低,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等等,但部分民众仍对放松防疫的步伐是否一下子走得太大有所担忧。中国政府一直拒绝批准西方疫苗供民众施打,同时强调国产疫苗也对防止重症和死亡具有很好的保护力。新政策公布后,中国很多民众从先前的囤食品转为囤药物,准备迎接感染潮的到来。有专家称,最终90%的人将感染奥米克戎,但达到群体免疫需要多长时间,尚无专家出面预测。不过,世界杯观众席上人们不戴口罩尽情欢呼的电视画面已经让中国民众看到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图像来源: Tom Weller/dpa/picture alliance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