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欧盟不能再犹豫了

王凡 摘编
2019年8月30日

德语媒体继续关注香港局势。《商报》发表前驻华大使史丹泽的客座评论,其中指出,香港危机已经进入紧要关头,面对中国,欧盟应该开始发出立场更鲜明的声音。

Hongkong Proteste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in Cheung

(德国之声中文网)前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Volker Stanzel)8月29日在《商报》发表客座评论,指出:即将到来的10月1日是中国建国70周年,在这一天,绝不允许发生任何差池。这让人更便于理解香港目前的事态,也解释了为什么欧洲不应继续犹豫,而应摆明立场。

文中写道,北京反复谈到通过武力解决香港问题,这除了可能让香港长期顺从外,还有另一个深远考量:"中国将在全球展示新世界大国的肌肉。与1989年6月4日不同,镇压(香港)抗议活动将是充满权力意识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自信之举。这也将成为一个信号,发给……台湾和该地区所有对中国主导意愿还存有怀疑的国家以及仍然声称要保证东亚安全的美国。"

"谁会为香港出头呢?在军事上,没有一方会这样做,美国不会,老宗主国英国也不会。鉴于中国经济与全球交织,恐怕也不会有什么经济制裁:香港不是克里米亚,中国也不是俄罗斯。"

"然而,北京拖的时间越长,香港街头的示威者与那些中国电视中时常可以看到的、在边境待命的解放军拖到10月1日发生对抗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这一幕发生,对于中共而言,几乎就是失败。"

评论随后写道,北京并非只有动用军队这一个选项。比如,可以调动周边城市警力增援港警。另一个可能是在一些领域做出让步,比如,港府撤销修例、做出推动普选的姿态,等等。

"又或者,北京只是盼望着,示威可以自己及时地平静下去。然而,距离十一越近,这样的可能性越小。而西方国家的希望也更加渺茫。这种希望与北京的一样,因为几十年来越来越紧密的经济关系是一段成功历史,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好处的。多年来,德中(包含香港)贸易规模与德美贸易规模基本持平。"

文章随后写道,中国的任何震动都将对西方有所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在华企业、影响到西方出口、影响到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如果中国对于香港采取激进手段,影响绝不仅仅是些许不稳定,而将严重伤害欧洲利益。

"北京对于G7不要干预中国内部事务的警告,完全忽视了欧洲的这种利益。欧洲政府目前呼吁双方缓和,虽然不失理性,但更合适的却是明言(北京)与抗议运动做妥协的必要性。正因为中国政府对于与欧洲顺畅的经济关系也有所依赖,也许这正好能够推动在北京形成的意见平衡朝着正确方向位移。这个任务,正等待着……新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

《法兰克福汇报》同样关注香港局势,称中国轮换驻港部队的行动,释放出明确的信号。题为《令人不安的例行行动》这样写道:"在周四凌晨第一批部队运输车和装甲车出现在香港街道上时,中国官媒新华社指出,这是驻港部队的'年度例行轮换'。众所周知,这样的图片会在香港引发不安,恐怕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新华社比往常更早地、在行动结束前7小时就对这次行动进行报道。"

"与此同时,新华社却没有提到一些可能让人放松的信息。去年的报道中曾提到,'驻港部队人数不变'。本周四的报道中没有这个信息,这难免引人猜疑,北京是否借轮换行动,增加驻港部队兵力。此外与去年不同,这次报道也没提到那些结束驻港任务的士兵,而是将重点集中在新来者身上,他们不仅通过陆路,也从海上、空上进港。"

文章写道,在香港民主派阵营中,这次部队调动"被视为意在恐吓"。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