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惠台措施加保险 台湾商界心动几分?

罗法(发自台北)
2018年11月1日

中国日前拟定专给港澳台的社会保险办法。这是继“惠台31条”之后,又一个宣称“国民待遇”的政策。台商间对这个政策的反应如何?

Symbolbild China und Taiwan
美国洛杉矶有人把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合并成新图样,象征“两岸一家亲”图像来源: Imago/ZumaPress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今年推出许多政策,都标榜“与台湾同胞分享经济发展机遇”,诸如“惠台31条”、“居住证”,而现正推行的社保方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0月25日宣布,名为《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社会保险俗称“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

过去,港澳台民众在中国工作是否要参加保险,没有一个中央一致的法律可以遵循,模糊空间大,往往是地方各自操作。例如北京市是强制参加,上海、天津、深圳倒是比较弹性。如今,中央敲定专为港澳台人士制订社会保障参保办法。

办法中,除了明定港澳台人士“可以”参加保险,也提到若在港澳台已经纳保的人,不需要重复参保。

优待意味

德国之声采访国际企业驻中国人资主管Johnny Chou(化名),他强调,这些政策对他来说有比以前好,但不一定会造成实质影响。“说穿了,中国税制比较高。”一家公司在哪里登记,要在哪里和员工签约,才会影响到遵循的法律依据。

许多公司决定在哪里登记立案时,主要考量成本、税率。雇主要在中国帮员工保险的话,负担的保费相当工资的40%。相较而言,台湾的劳健保费比较低,税率也比中国低。

因此,企业在台湾立案签约、再外派去中国是很普遍的变通方法。他说,例如鸿海的富士康,跟员工签约都是在台湾或香港,再派去中国。

至于居住证,他认为申办与否取决于每个人的政治立场、在中国生活的需要。支持统一或是跟中国比较亲近的不会考虑太多,相对其他人可能就会犹豫。另外,在中国长期工作的人也会因为现实生活上有需要,觉得比较方便就去办了。“买票不用再拿台胞证去柜台排队,可以直接从购票机买。去银行开户也不用再带在职证明或是收入证明等一大堆文件。”

至于台湾民间讨论是否影响台湾国籍,他认为不需担心:“两岸之间没有对话,中国不可能把资料给台湾,那办居住证,台湾怎么查得到?”

他认为,现在中国的态度是“之前不足的比照国民待遇,之前有的优惠再进一步扩大”。

中国福建的水引到金门使用,金门县政府表达庆祝与欢喜图像来源: Kinmen County Government

方便与隐私孰轻孰重

然而,同样的政策,另一位熟悉两岸商界的人士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之所以会开出这些政策,是要在两岸对话停摆的情况下,直接和台湾人民对话,减弱台湾人心中对两岸政治体制不同的心理分野。

“不管是要申请居住证、还是申请社会保险,都要揭露很多个人资讯,行踪也完全纳入系统一起掌握。”他说:“台湾人已经习惯了民主体制的运作方式,对隐私权有要求,所以难免会有疑虑。”

他举例,台湾立法院在2015年通过了《个人资料保护法》,对公私部门如何搜集、处理、利用个人资料都有详细规范。例如学校以前会有校友通讯录,载明校友的姓名跟联络方式供社群使用。但是现在,需要每个当事人针对各项目一一进行授权,才可以把联络方式转给第三方。凡有违法,可以要求撤除,甚至提告。

“(台湾人)在民主制度下形成对隐私权的看法,中国在一党专政下对隐私不重视,不去保障,人民重视也没有用。”

这呼应到今年三月,百度创办人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方便效率”的争议言论。不具名人士说:“在民主社会,利用法律保护人权自由个资;但在中国社会观念却不一样 - 在民主国家里面享受的保障,一旦触碰到政治,就不存在。”

这套玩偶装在中国可不能穿着上街图像来源: DW/T.Tcung Han

惠台31

今年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31条措施,简称“惠台31条”。之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响应措施,包括天津52条、上海55条、福建62条,广西、宁波、潍坊还有惠台80条。对台人求学、求职、投资、创业、贷款都有详细规定,比过去具体。

台湾民间一度掀起前往中国求学的讨论热潮,但是美国仍然是最多台湾学生前往留学的国家。

根据台湾行政院105年资料,前往中国就业的人高达40.7万人。然而,台湾人若要取得中国护照尚有难度,2004年至2017年间,只有547名台湾人为取得中国护照丧失台湾身份。

罗法/李芊(综合报导)

台湾年轻人看“中国居住证”

01:5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