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先问一个比较私密的问题:你喜欢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不管你个人淋浴习惯如何,如果有人用德语说你是个"Warmduscher "(字面意思:用温水淋浴的人),你不要以为对方只想说明你淋浴时候的水温,因为这个词在德语中带贬义,一般用来形容某人没有勇气,比较软弱。
就淋浴这个话题再引述德国一高端卫浴产品生产商去年委托进行的一项统计结果,大部分德国人属于淋浴比较快的,平均每天11分钟,仅次于法国人的平均10分钟,但比英国人(12分钟),西班牙人(12分钟),巴西人(13分钟),美国人(14分钟)和中国人(19分钟)都要快。该调查对淋浴水温没有作统计,但对淋浴时间进行了调查,半数德国人喜欢早上淋浴,8%的人下午淋浴,三成多的人晚上淋浴。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McPHOTO
再来看看"Erbsenzähler "这个词,字面意思是:一个一个数豌豆个数的人。当然,不排除这世界上真有人吃豌豆的时候一个一个数,但是德语中这个词是用来讽刺某人太仔细、太较真,认真程度超出必要范围。如果有人用德语说你是个"数豌豆的人",你不要解释说:我根本没吃豌豆啊!"你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小事上过于较真了。
现在中文流行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各种走出去看世界的驴友故事遍布社交媒体朋友圈。与热爱出门远行的人对立的群体,就是"宅男""宅女"们了。德语中也有个类似的词"Stubenhocker ",意思就是天天喜欢"家里蹲"的人。这个词多少带些贬义色彩,形容某人惰性比较强,缺乏冒险精神,缺乏社交兴趣等。
图像来源: imago stock&people
"你这只兔子脚!"如果有人用德语这么说你,你可能脑子里会出现一堆大问号。德语词"Hasenfuß "直译就是兔子的脚,如果说某人是"兔子的脚",是指这个人比较胆小。这个词最初有过许多引申的意思,包括吉祥物,包括搞怪的人物等等,现在的比较普遍的意思就是"胆小鬼",可能因为兔子比较善于跑路,遇到事"嗖"一下就蹿跑了。
"Muttersöhnchen ",字面意思:妈妈的宝贝儿子,而且用了德语中的小词缀-chen,类似中国北方的儿化音,多用于昵称。按理说,哪个儿子不是妈妈的宝贝?不过德语这个词略含贬义,指的是那些永远长不大的男人,不少姑娘在谈到择偶标准时会说,"我不想找个妈妈的宝贝儿子!"意思是说,更想找条真汉子!
德语里俗语里"Birne"(梨)也是"脑袋"的意思(当然,谁的脑袋长的是梨形,其实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Hohlbirne "是"空心梨",不是夸人的词,而是说某人脑子里没什么东西,不聪明。
还有一个德语词也和脑袋有关,"Eierkopf ",字面意思:蛋形的脑袋。脑袋长什么形,一般来说和某人的智商没直接关系。但是这个德语次略带贬义,一是用来形容已经秃顶的人,且多是学究型的人物;二是用来形容某人傻乎乎,多用于德国南部俗语。
图像来源: Fraunhofer IWES/Caspar Sessler
借此机会,再介绍一个和蛋有关的德语词,"Landei ", 直译就是"乡村(Land)的蛋(Ei)"。乡村肯定有不少蛋,不过这个词和农业畜牧业没什么关系,而是略带贬义形容某人是乡下来的,没见过什么世面,类似中文的"土老冒""乡巴佬"。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地区或小城市的人不乏自嘲精神,自己说自己是个"乡村的蛋"。人家自嘲行,你最好不要在初次见面时就说某人是"乡村的蛋",否则后果自负。
从乡村走到海上,德语中还有一个词"Heulboje ",字面意思"哭泣(heul)的浮标(boje)"。海上浮标一般是红色、黄色等醒目颜色,飘浮在水面上的航路标志,一端系于水底,一端浮于水面。但如果遇到大雾天气或是黑天,也有一种内置哨子的浮标,海风吹起时,浮标会发出哨声,起到路标的作用,这种浮标被称为"哭泣的浮标"。不过现在这个词如果用来形容人,是指那些没完没了哭哭啼啼人,或是动不动就哭鼻子的人,略带贬义。
"Windbeutel "是黄油泡芙,本是源自意大利的甜食,但早已遍布全世界。德语这个词如果直译,是"风包",可能因为泡芙外面裹的是黄油和蛋清、面粉制的轻如风的外层,中间是黄油,整体看起来像个圆包。而这个词在德语中除了是这款甜点的名字,还有一个意思,用来形容某人爱说大话、空话,吹牛不脸红,其实没什么真本事。
更多趣味学德语内容,详见 “非常德国” 专栏
针对下面这些德国常用谚语,德国之声推出专门绘制的妙趣横生配图,现在我们就来看图学谚语! 图像来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盲鸡有时也能找到谷子” (Auch ein blindes Huhn findet mal ein Korn) 中文讲出来更像是“瞎猫有时也会碰到死耗子”。不过另一方面,眼盲的母鸡成功找到谷子究竟是因为运气还是胆识? 因此,该谚语也可以被理解为身残者也能取得成功。
图像来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每个人都是锻造自己幸福的铁匠” (Jeder ist sein Glückes Schmied) 顾名思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有点阴郁的日耳曼人,这个谚语显得过于积极乐观。你猜对了,这个谚语并非原产日耳曼,而是出自公元前3世纪的古罗马著名演说家克劳狄。
图像来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好事成三”(Aller guten Dinge sind drei) 我们常说“好事成双”,不过在德语中,人们认为“三”更吉利。老虎机的制造者查尔斯·菲(Charles Fey)就来自德国,他在美国洛杉矶发明了“自由钟”(老虎机)——当卷轴上三个图案一致时,你就赢了。
图像来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有机可乘,才会有贼”(Gelegenheit macht Diebe) 给猴子一个机会,它会掏空你的背包。不给它机会的话,就相安无事。“有机可乘才会有贼”这句谚语在英文和德文中都很常用,这句话如今过时了吗?嗯,我们是不会偷偷从网上下载电影、音乐的……
图像来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苹果落地,离树不远”(Der Apfel fällt nicht weit vom Stamm) 这类似于中文里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然而为什么在德语中是“苹果”呢?据传曾经有一对在新月时出生的双胞胎,其中一人在家族世仇中死去,另外一人(音与“苹果”相近)可以苟活一年,然后自杀。因此,他(苹果)倒下时距离家族(树)不远……不过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值得质疑。
图像来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朝树林喊,必有回响”(Wie man in den Wald hineinruft, so schallt es heraus) 为什么是“树林”呢,有回声的难道不应该是山谷吗?总之,这句德文谚语相当于中文中的“恶有恶报”。
图像来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晨间时光,口中含金”(Morgenstund hat Gold im Mund) 本来,古罗马人对于这句话也很熟悉。不过,用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根据个人喜好,将拉丁语的这句话进行了改动。而中文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一日之计在于晨。
图像来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中国有句俗话说,谈钱伤感情。德国也有类似谚语,因此,德语里有许多替代“钱”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 Dedert 就像爱斯基摩人对”雪“有50种不同称呼一样,德国人谈起”钱“来也有无数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把钞票称作“雪花”- Flocken。
图像来源: Colourbox “烟囱得冒烟”,这句18世纪的德国谚语想表达的意思是,想有一个暖和的屋子,没钱可不行。德语里和燃烧有关的两个词—煤(Kohle)和灰(Asche)都被用来指代钱。挣钱可不就是为了有间暖和的屋子嘛。而在战争时期,煤还真的被用作支付工具。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R. Weihrauch 伊地语(犹太德语)中把钱包叫做kis,拼写发音都和德语的砾石一词非常相似。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砾石一词也有钱币之意。同样道理,碎石也被用来指代钱币。如果什么时候你穷得叮当响了,不妨把几粒小石子放到钱包里,也许会出现惊喜呢!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M. Henning “没有面团就过不了节”,70年代时,德国出现了用面团指代钱的俚语。也许这和英语的说法有关。19世纪时,英国学生就把钱称作“dough”—面团。
图像来源: imago/Steinach 中国人说“没钱没商量”,德国人却说“没有青苔(Moos)就没商量”。这是因为美钞的颜色和青苔相似吗?非也。这个说法其实起源于希伯来语对钱币的称呼—“茂特”,它和德语青苔的发音相似。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F. Hecker 不过,把钱叫作青苔(Moos)也许和另一种表达方式有关—德国人爱把钞票称作小老鼠 (Maus)。外国人尤其觉得这种叫法蛮可爱。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Nagel 可怜的蟾蜍(Kröten)和钱有什么关系呢?这种表达方式早在19世纪就有了,不过指的只是小钱。说起蟾蜍,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十芬尼的硬币,因为它们发音相似。蟾蜍的外貌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只用它来指代少得可怜的小钱了。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 尽管德语 “Lappen”一词更多指的是抹布或者流浪者破烂的衣衫,德国人却也用它来代表财富。“抹布”可不是指的小钱, 而是大票子。不过别忘了,“抹布”也可以指驾照。
图像来源: imago/mm images/Fickinger 比“抹布”更值钱的是“巨人”(Riesen)。被称作“巨人”的必须至少是四位数的金额,一个“巨人”相当于1000块。英语里也有类似说法,不过不叫giant,而是叫Grand。
图像来源: Reuters/L. MacGregor “Pinke“(粉红)或者“Pinkepinke”的说法来源于犹太—阿拉米语。东欧的犹太人把装牌友欠酒馆老板钱的盒子叫做“Pinka”。英语里没有相应的说法,但却有另一种类似的非常上口的说法: "cha-ching",听起来像硬币的当当声。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 Dedert
德语里有几个固定说法,字面上是说大自然的动植物或现象,其实另有所指。 图像来源: Fotolia/nilsb 德语里“昨天的雪”(Schnee von gestern)不是为了告诉你昨天下雪了,雪下得多大多美,而是指,今天再谈昨天的雪,肯定已经晚了,过去了的事,没有时效性了。类似中文“明日黄花”。
图像来源: IRNA “沿着小溪往下走”(Den Bach runter gehen) 如果赶上天气好,又乘着小船,可能还是挺浪漫惬意的事。不过德语里这个固定用法多是贬义,指事物在朝消极方面发展,走下坡路。
图像来源: imago/MiS 鸟(Vogel)在德语中挺倒霉,很多成语里,鸟都不是什么好词,比如说谁谁“有只鸟”,不是说他多热爱动物饲养家禽,而是说他“脑子有病,神神道道”。“给某人指个鸟看”(Jemandem einen Vogel zeigen),是对着某人,用食指轻戳自己的脑门,这是个很不礼貌的动作,因为表示认为对方“脑子有病”。
图像来源: CC-BY-2.0-Nikita/flickr.com “猫一蹿”( Katzensprung)一般是说两个地方之间距离很近,好像小猫蹿一下就到了。比如说“我们两家住的很近,猫蹿一下就到了。”千万别理解为讲话的人家里真养猫,还动不动就蹿。
图像来源: Fotolia/vlorzor “牌子森林”(Schilderwald)不是一座森林,都是牌子组成的,而用来形容各种路标、指示牌,太多太乱。中文也有成语“林林总总”嘛。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B “鸡蛋里的蛋黄” (das Gelbe vom Ei)在德语中除了真的说蛋黄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理想的”“最好的”,比如说“这个建议并非鸡蛋里的蛋黄”,意思是“这个建议还不是特别理想。”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Pampa是指美洲特别是南美地区特有的草原,德语中有一句话“在草原里”(In der Pampa)是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谁要说自己住在Pampa里,大多是对自己的居住地点不是太满意,多少有点抱怨住的太远的意思,所以你千万不要试着安慰说“哎呀,草原多美啊!”
德语里直译过来“有猪” (Schwein haben)不是真的家里养猪,而是说“走运了”“巧了,幸运了”的意思。如果你说,“我早上差点没赶上火车,差点上班迟到,不过最后还是赶上了。”对方说,“那你可真有猪了!”是说“你运气不错!”
图像来源: Fotolia/nil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