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维稳思维 推行金融改革
2012年6月1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央行近日宣布,将允许商业银行更加灵活地制定利率,有效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改善资金分配。
仅仅两个月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公开指责大型银行的"垄断"行为,批评它们在向国有企业发放利润丰厚的贷款同时对民营企业置之不理。
中国政府于上周五(6月8日)出台的新政策也包括三年来首次降息的消息,更重要的是银行最多能够以低于官方利率20%的优惠条件提供贷款,而存款利率向上浮动的空间则增加了10%。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专家屈宏斌表示:"中国政府重新启动了利率自由化进程,这一改革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停滞不前。这也表明了北京政府已经作好准备加速金融领域的改革。"
这种变化意味着,银行可以以更加优惠的条件发放贷款,同时以更高的利率吸引存款。此前,贷款利率最多只能在官方利率的基础上浮动10%。
改革的迫切程度战胜维稳思维
中国即将迎来10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所以推出这样的改革措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外界原本认为政府为了维护政治和金融上的稳定,不会推出大幅度改革的政策。
在北京工作的法国巴黎银行经济师彭垦向法新社表示:"之前没有想到中国政府会有这样的动作,因为事实是中国目前的政治背景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一般来说,人们没有预料到在中共18大召开之前政府会推出如此大规模的政策调整。"
多年来,中国政府官员已经承诺将进一步开放利率。而最后的一次动作是2004年,当时政府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在其他方面也有经济改革的迹象。一个月前,中国允许加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空间,这也是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长征路上的重要一步。花旗银行香港分行首席经济师廖群(音)指出:"中国已经将人民币国际化提上议事日程,在此过程中必须首先保证内陆市场的自由化。"
一些分析家认为,尽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会导致贷款利率下降,为虚弱的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音)认为:"这些政策对中国长期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分配资金,但这同时也会为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风险。"在借贷和存款利息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银行的利润将有所减少,它们可能成为这场改革中最大的输家。正是这种担心使得中国各大银行的股票上周五呈现集体下滑的走势。
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信贷银行,其股票在香港的交易价格于新政策公布的当日下跌了4.9%,而中国另外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建设银行的股价则缩水4%。因此,分析家们认为,考虑到银行系统面临的潜在风险,中国会非常小心地实施下一步改革措施。
香港星展银行的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在重新平衡市场、改革金融框架结构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可能是最难得以实现的一步。政府必须坚定决心,而银行则必须改变他们评估信贷风险和给予借贷的方式。"
来源:法新社 综合报道:任琛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