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政协代表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

2006年3月14日

今年是文革结束30周年。尽管中国政府将文革称为一场错误的内乱,但却始终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反思。中国至今仍没有一座正式的文革纪念馆,向人们详细展示那段悲惨的历史。首先提出修建文革纪念馆的是中国已故作家巴金。在此次两会期间,中国作家张贤亮、赵丽宏和杨匡满以及近50名来自知识界的政协代表再次呼吁政府建立文革纪念馆,公开目前尚不为人知的一些文革历料。

文革中的批斗会图像来源: Li Zhensheng/CONTACT Press Images

据路透社报道,张贤亮和赵丽宏在本届全国政协分小组会议上提出建议,要求政府正式为文化大革命修建一座纪念馆。他希望,该纪念馆可以揭示文革给国家带来的创伤,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张贤亮表示,中国从来没有报道过文革的具体细节,也没有真正面对这段历史给中国带来的伤痛和损失。尽管对文革进行了批判和谴责,但是文革给社会以及人的精神留下的烙印却没有完全被清除。他认为,目前的很多社会矛盾以及政府处理这些矛盾的方式仍然受到文革阴影的影响。

赵丽宏在他的“两会博客”中写道:“建立文革博物馆,决不是为了怀旧,更不是为了展览中国的耻辱,而是为了记取历史,以史为鉴,提醒后人,免蹈复辙,为了翻过黑暗的一页,走向光明,走向中华民族的昌明兴盛。”

不过,张贤亮承认,他的建议不可能很快得到政府回应。但是他的做法可以向中国共产党表明,继续对文革历史保持沉默的做法,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反对。

现年69岁的张贤亮目前投身影视制作。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是著名的伤痕文学中的先锋人物。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张贤亮受到冲击并被投入劳改农场。此后的20年,他也是在劳改农场中度过。张贤亮表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文革的余震,民众之间缺乏信任就是其中一个主要表现。他还说,反思文革不仅是对历史留下的伤痛进行治疗,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重蹈覆辙,避免社会出现倒退。目前中国二、三十岁甚至40多岁的人已经忘记了文革几乎导致中国经济的崩溃,而且摧毁了人的价值。这些人没有历史对比,因此不管社会出现了多大的进步,他们仍然觉得不满。

中国80年代实行改革以后,张贤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过对于共产党没有与过去划清界线,他仍然感到奇怪。现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仍然悬挂着毛泽东的巨幅头像。张贤亮表示,他之所以选择在今年提出修建文革纪念馆的建议是因为,今年是文革结束30周年纪念。

清华大学是1966年首先响应毛泽东号召打倒权威的大学之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毕业于这所大学。迄今为止,并没有迹象表明,胡锦涛准备增强中国现代史的透明度。尽管民间已经出现了几座文革纪念馆,但是中国政府始终没有为文革受害者修建一座正式的纪念馆。当年的一些重要历史资料也只有少数研究历史的人才能接触。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