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整个世界就是包豪斯”巡回展台湾揭幕

李澄欣
2022年5月2日

百年前创立的包豪斯(Bauhaus),至今影响著全世界的美学。“整个世界就是包豪斯”世界巡回展亚洲首站在台湾揭幕,这个存在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传奇,是如何孕育出来的?

The Whole World a Bauhaus exhibits in Taiwan
“整个世界就是包豪斯”(The Whole World a Bauhaus)台湾站展期至2022年7月17日图像来源: Joyce Lee/DW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包豪斯(Bauhaus,台译包豪斯)艺术学校,历史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仅存在短短14年,但其“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美学主张影响至今。

由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ifa)策划的展览“整个世界就是包豪斯”(The Whole World a Bauhaus),由策展人、德国艺术史学家波瑞斯.符利德瓦(Boris Friedewald)分成八个篇章,去叙述包豪斯的工艺哲学与教学理念。

本展在2019年包豪斯百週年开始世界巡回,先后到了阿根廷、墨西哥、美国、乌拉圭、德国与波兰。亚洲首站选了台湾,2022年4月30日起在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展出500多件珍贵的包豪斯展品,包括经典的扶手椅、台灯、咖啡壶、地毯等作品。

台湾站展览的筹备阶段正值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期间,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馆务员谢静怡透露,展品原定于3月22日送达,但上海封城导致全球物流链大乱,船程延期了三次,4月初才送抵台湾,时间非常仓促。

她又指,德国技师原计划亲自赴台统筹组装,但因为他定居俄罗斯,俄乌战争战争爆发后不便离境,展场布置改为他用视讯形式遥距指导、台湾工作人员自行组装,最终在10天内完成布置。

台湾站展出500多件珍贵的包豪斯展品图像来源: Joyce Lee/DW

打破艺术与工匠的分野

建筑师格洛皮乌斯(Walter Gropius,台译葛罗培斯)1919年于德国威玛创立包豪斯,名字由德文“bau”和“haus”构成,组合在一起是“建造房子”的意思。

格洛皮乌斯在《包豪斯宣言》呼吁:“建筑师、雕塑家、画家,我们都要回归工艺!”他意图打破艺术家和工匠藩篱,以工作坊的形式教学,师生之间互称“师傅”、“技工”、“学徒”。

包豪斯学院非常强调实用性,致力研究适合于工业量产的原型和標准,很多设计出的家具、墙纸、厨具都公开贩卖,学生可藉此赚取一部分生活费。

格洛皮乌斯这样理解设计:“事物由其本质所决定。为了设计出它的真正的功能性——一个容器、一张椅子,或是一栋房子——首先要区研究它的本质,它必须要完美地符合其用途,也就是要实用而且具有功能、耐用、价廉而‘物美’。”

但同一时间,他没有忽略艺术基础,规定学员上工作坊之前必须完成先修班课程,了解艺术的基本逻辑,比如三原色、几何等。格洛皮乌斯强调:“先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然后才是——尽可能晚一点——专业化。”

一战后求变

本展览描写了当时包豪斯的年轻人,如何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求新、求变,并在学院的鼓励下挑战传统,尝试各种大胆的实验,比如未婚同居、剃头茹素,又或者字母一律小写(德文所有名词的起首字母须用大写)。

除此之外,格洛皮乌斯从创校开始就宣告“性别平等”,不分年龄和性别收生。盡管他后来逐渐压低女生比例,又安排女性上纺织、制陶等“女性学科”,但在那个年代,让男女师生一起上学、参与社群活动也算划时代。

包豪斯历经两度迁校,1933年在纳粹政权的压力下被迫解散,师生们纷纷流向世界各地的大学任教,将包豪斯理念与教法带进了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是次展览在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进行,该建筑是由知名台湾雕塑家杨英风设计,外型洁白俐落,为台湾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一,恰好体现包豪斯理念——理性、简洁与实用。

台湾站展期至2022年7月17日,巡回展下一站将转到古巴哈瓦那。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