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文革加暴力-贾樟柯新片《刺青时代》等待审查

何赛2007年8月27日

凭借电影《三峡好人》在去年的威尼斯影展上问鼎金狮奖的中国导演贾樟柯目前在筹拍新片时遇到了些小麻烦。由于这部名为《刺青时代》的新片涉及文革中的少年暴力,至今未能通过有关部门的内容审查。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贾樟柯导演:

文革是个不好揭的伤疤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刺青时代》改编自苏州作家苏童的同名中篇小说。故事叙述了1975年文革末期在苏州的一些小孩子形成帮派,互相打斗。他们并没有真正的黑帮意识,也没有具体的政治诉求,然而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下,暴力成为了他们宣泄青春的唯一途径。

作者苏童的作品历来备受电影导演的亲睐。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贾樟柯说他想拍刺青时代,因为书中那些孩子的故事和他小时候在山西小城里的经历很相似,所以他特别有共鸣。然而当筹拍工作一切顺利时,影片内容却迟迟没有通过相关的审查。

对此,贾樟柯说:“主要是在表现的尺度上可能还需要沟通。并不是文革不能排,而是排到什么程度,才能把当时的时代背景全面地反映出来。这是一个需要讨论的事情。”

影片通过审查最大的障碍就是片中涉及的少年暴力。《刺青时代》的开头就是一群少年们喊着“座山雕”、“一撮毛”等滑稽的绰号,用镰刀、长矛和铁链互砍,鲜血四溅。此类群架构成了原著的主要内容。贾樟柯自己也表示,要把该片拍为某种意义上的动作片,角色表演要够狠,这样才可以表现出文革中的暴力美学。他说:“整个文革是一个武化的事件,这种武斗是具有武的美学构造的。一代人在武化的背景中成长,这可能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时代主题吧。”

内容涉及文革的影片往往会有坎坷的命运,就连大导演的大制作也难逃被禁的下场。比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和田壮壮的蓝风筝。贾樟柯认为文革之所以还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个禁忌,是因为很多人不想正视历史。

他说:“它还是来自于我们对记忆的认识吧,因为国内有一种观念就认为它是民族的一个伤痛,刚刚过去,最好不要触摸它。对于我们创作者来说,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忘记记忆以及它给国人带来的影响。”

反映文革期间青春暴躁的电影通过审查的也不是没有,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但《阳光灿烂的日子》多少是将残酷的青春理想化、浪漫化了,而《刺青时代》要阴郁得多,也要血淋淋的多。贾樟柯认为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需要引进国外的分级制。如果有分级制,很多东西就可以比较客观地去操作。当被问及是否希望看到中国电影创作上有更大的自由时,他说:“这是很多导演的希望吧,因为2003年之后国内审查的尺度逐渐在放松。但是我觉得必须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这必须有法律的保证,而不是政治性的改变。”

在等待《刺青时代》通过审查的同时,贾樟柯将携带最新完成的纪录片《无用》再度角逐今年秋天的威尼斯影展。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