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日中冲突不间断 美国又能怎么办?

2013年12月5日

美国副总统拜登正在东亚地区进行访问,原定的经济议题被东海主权争端所取代。当地局势将会如何发展?美国在其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德国之声就此专访远东问题专家乌姆巴赫博士。

US Vizepräsident Biden in China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乌姆巴赫先生,美国副总统拜登正在对东亚地区进行访问:东京、北京和首尔是他的目的地。这次访问的重点本应是经济议题,但现在由于中国在11月23日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岛屿主权之争成为关注焦点。美国及一些受到影响的中国邻邦做出了迅速反应,一致拒绝中国的决定。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都已经派遣军机在没有向中方报备的情况下进入"防空识别区",以此作为抗议手段。而另一方面,中国空军目前也加强了在该空域的巡逻。您认为目前情况的发展有多危险?

弗兰克·乌姆巴赫(Frank Umbach):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观察到,南中国海以及这次所涉及的东中国海的领土和资源冲突持续增长。与这一情况相伴随的是中国军力膨胀,导致形势日益激化。在这两个争端中,(中国的)邻国的认知都是,中国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单边措施激化资源冲突。过去几年里,尤其可以在东中国海很清楚地看到,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冲突如此激化,乃至日本不断针对未来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方向进行调整其防务政策。人们可以很明确看到一种"行动-反制"的机制,因此不得不将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步骤从部分程度上理解为对于日本防务和安全政策日益强硬的一种回应。

中国为何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决定设立"防空识别区",为何没有与其邻国进行协商,没有做出任何预告?

许多观察家认为,可能其中包含了内政方面的因素。中国的新任国家主席在其(职业)生涯道路上始终与军方关系密切。这一步也许也可以从内政方面的深层背景上加以解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新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权力根基从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政治体制稳定以及军方支持的基础上。

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可能包含内政因素图像来源: 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美国副总统在目前的紧张气氛下前往该地区访问。美国在平息这一冲突中能够做出怎样的贡献呢?

美国副总统拜登也许能够阻止局势进一步激化。人们不能忘记这一点:日本防卫省不久前也曾暗示称,不会容忍中国飞机或无人机随意进入日本的防空识别区,甚至今后会将其击落。不过,日方的这一步骤是在这一背景下作出的:日本在过去几年里发现,中国的战斗机、海事巡逻机日益频繁的进入日本领空以及防空识别区。他们对此做出了愤怒的回应。而日方作出的外交抗议并未让中方转而采取较为保守克制的政策。现在首先必须防止情况进一步激化,比如出现飞机和无人机被击落的事情。第二步应该尝试从外交层面上收回类似设立互相重叠的"防空识别区"这样的行动。

您已经提到,中国新领导层可能也是出于内政原因采取了这一外交步骤。我们观察到,受到民族主义煽动的中国民众普遍拥护设立"防空识别区"。您认为,中国领导层能够在"保住面子"的条件下从这一漩涡之中全身而退吗?在外交上是否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呢?

这一情势发展正是西方观察家和许多亚洲观察家在近些年里日益忧虑的:中国一再利用国内的民族主义浪潮。尽管大家也可以看到,他们也一直试图比如在互联网上及时稀释民族主义的内容。我们多年来一直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领导层是否一直能够如同过往一样驾驭这种民族主义,尤其部分青年人极易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而在互联网上民族主义已经达到了令人恐惧的程度。要知道,由于许多社会和经济矛盾激化,中国在内政方面的压力有增无减。

“中国一再利用国内的民族主义浪潮”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美国人现在可以提出什么方案来平息冲突?

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从外部施加如此之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日本而言。但是必须认识到,美国的影响力在关系到这两国的民族主义问题时,尤其中国的民族主义时,是很有限的。通过《日美安保条约》,美国对于日本的影响当然要大得多。但是美国人担心,他们恰恰是对中国人影响力有限。这就是美国外交安全政策在过去几年里更为侧重亚太地区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意识到这里的安全挑战最为严峻,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崛起的背景之下。

采访记者:Matthias von Hein 编译:石涛

责编:李鱼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