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周一(2月27日)表示,日本将从美国采购400枚“战斧”导弹,旨在加强日本的防御能力。
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岸田文雄当天出席众院预算委员会会议时做出了上述表示。日本政府已在2023年度预算案中列入2113亿日元(约合15亿美元)的“战斧”采购费用。不过他也“从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目前,只在美国和英国拥有“战斧”巡航导弹。这种武器可从舰艇和潜艇上发射,可从大约1600公里外精确打击目标。按照计划,日本政府会在五年内斥资约370亿美元购买远程导弹,从2026年开始部署。
日本宣布,2023年将国防开支提高近四分之一,在4月1日起的财政年度达到创纪录的517亿美元。东京希望将军费支出增加三倍以上,以此应对地区对手中国和朝鲜的威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加剧了地区担忧。日本还打算提高网络安全、无人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军舰和运输机以及侦察和通信卫星等方面的支出。
前所未有的军费支出水平凸显了日本对中国可能武统台湾的担忧,该国担心,这会波及威胁到日本。与此同时,朝鲜屡屡进行导弹试验,包括坠入日本水域的导弹,增加了地区的不安全感。
2022年才过了一个月,朝鲜就已经进行了七次导弹试射。根据目前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朝鲜被禁止测试所有弹道导弹,而短程、中程和远程巡航导弹则不在此限。尽管遭禁,朝鲜本月的试射项目仍然包含了中程和短程的弹道导弹。此篇文章将带大家看看,近几年朝鲜曾经发射过的各种导弹。
图像来源: Yonhap/Picture alliance朝鲜官媒朝中社1月31日发布的照片,显示曾于周日(1月30日)试射火星12型中程弹道导弹(IRBMs)。这种导弹的威力足以击中美国领土关岛,这也是朝鲜本月至目前为止进行的第七次武器试验,南韩和日本皆对于朝鲜此次发射表示谴责。
图像来源: KNCA/REUTERS1月17日,朝鲜从首都平壤的一个机场发射了两枚疑为KN-24型的短程弹道导弹(SRBM)。据朝鲜官媒报道,这两枚导弹“精确地击中了该国东海岸的一个岛屿目标”。分析人士表示,这些导弹最后一次测试是在2020年3月,目前似乎已经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军事单位的部署。 KN-24导弹类似于美国的MGM-140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并能够以比起传统弹道导弹更平坦的弹道飞行来躲避导弹防御系统。
图像来源: Lee Jin-m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朝鲜官媒朝中社发布照片称,朝鲜国防研究院于2022年1月11日在一个未披露的地点进行新型高超音速导弹的试验,据传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出席了此次试射。高超音速武器的飞行高度通常比弹道导弹要来得低,专家表示,高超音速武器的主要特点不是速度,而是其机动性,这可以帮助它们躲避导弹防御系统。这是朝鲜本月第二度试射此种导弹。
图像来源: KCNA/KNS/AFP2022年1月5日,韩国军方称朝鲜从北部的慈江道向东海发射了疑似是弹道导弹的物体。朝鲜官媒朝中社随后发布报导,指朝鲜进行了新开发的高超音速导弹试射。朝鲜于2021年9月首度试射此种导弹,《朝中社》指出,这次发射再次确认了导弹在主动飞行阶段的飞行控制和稳定性。专家曾警告,如果朝鲜完全发展了这项技术,将对周边国家构成严重威胁。
图像来源: YONHAP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由朝鲜官媒朝中社于2021年10月20日发布的组合照片显示,朝鲜于前一天(10月19日)在水域中从潜艇上发射了一种新型的潜射弹道导弹(SLBM)。南韩军方在10月19日曾表示,朝鲜从其东海岸城市新浦以东的水域向东海发射了疑似是潜射弹道导弹的物体。
图像来源: Yonhap/Picture alliance朝中社提供的这张图片中显示朝鲜的铁路机动导弹军团在演习中发射了一枚导弹,专家称此为KN-23弹道导弹。
图像来源: KCNA/Reuters由朝鲜官媒朝中社于2021年9月13日发布的组图显示,一枚远程巡航导弹发射后在空中飞行。平壤于9月11日和12日试射了新型远程巡航导弹。据朝中社报道,这些导弹“在朝鲜领地和水域上空沿椭圆形和8字形飞行轨道飞行了7580秒”,并“击中1500公里外的目标”。
图像来源: Yonhap/picture alliance此张由平壤发布的照片中显示了新开发的新型战术制导炮弹,《朝中社》称此炮弹于2021年3月25日发射。
图像来源: KCNA/REUTERS朝鲜电视台于2017年5月22日提供了一段视频截图,据称该武器为中程弹道导弹北极星2号,这种中程导弹被认为能够装备核弹头。
图像来源: KRT/AP/picture alliance 日本与俄罗斯也存在数十年的领土争端,被俄罗斯控制的南千岛群岛大约有约2万名居民。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也称“北方领土”)。日本已与其他盟国一道,就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其实施制裁。
(法新社、路透社、共同社等)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