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后冲刺:德班气候大会能否达成妥协

2011年12月9日

在南非德班召开的气候大会进入最后一天,也是最为艰难和关键的一天。在僵持和讨价还价之后,能否找到解决方案,确保《京都议定书》明年到期之后,能有后续的协议和减排承诺作为衔接,取决于各方的行动和妥协意愿。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国际气候峰会的最后一天,与会各国代表常常会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由于所有的争议和分歧必须在最后一天通过各种协商和妥协得以解决,因此会议很有可能会持续到深夜甚至延期到第二天。而作为环保组织成员的绿色和平中国气候问题专家李雁,也在密切观察着会议进程和最终决议。身在德班的她在电话里告诉德国之声,目前会场内外的气氛仍是十分紧张:

"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在这几个大的国家和团体之间,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平衡点。一个是《京都议定书》的延续问题,一个是能不能制定一个中、印、美等国都加入的新议定书。这两个问题目前是互相纠结,互为前提。昨天晚上每个国家都作了表态,看起来分歧还是很大。今天就需要各国部长们真正地找到平衡各方立场的方案,大家都需要移动。"

欧盟与小国结盟向中美印施压

气候谈判进入最后一天,欧盟和几十个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危害的小国家结成联盟,向中国、印度和美国为首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增加施压。欧盟表示,如果这些国家不能做出更多的减排许诺,将拒绝直接延续《京都议定书》,也就是说,即使该议定书进入所谓的第二承诺期,也不应该是原来的那些条件,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必须有所修改。

此前,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表示,中国可以在2020年之后加入气候保护协议,但前提是发达工业国家确保完成迄今为止的气候保护目标。发达国家(美国除外)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在2012年之前减少5.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在此次气候大会上的表现也是倍受争议。有的环保人士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能够公开作出这样的承诺,与其过去的表现相比,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也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可能只是在"玩扑克",而且这正是北京所擅长的。

中国还应该表现更多积极主动

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分部的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认为,中国政府这次的一些表态还是比较令人鼓舞的,但也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性,不要一味等待对方出牌,而是自主地推进谈判前进。她说:

"我觉得中国既然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要在2020年之后作绝对量的减排,同时也愿意更多地承担作为大国的责任,那么现在是可以表现出更为积极向前的态度的。应该更多地支持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提出的选项。"

绿色和平组织人士组成雄狮图样,呼吁人们在气候保护方面加强努力图像来源: dapd

作为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也呼吁各国注意最近几年的气候保护谈判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大家在纠结于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分工的同时,忽略了减排量不足的问题:

"根据科学的要求,要达到2020年前将全球变暖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我们目前的减排量都还有几十亿吨的差距。这个数字如何能尽早地在公约里面以及谈判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促使大家提高自己的减排目标,这也是非常关键的。"

讨价还价的结果有待关注

李雁认为,不管会议各方最终如何讨价还价,达成的解决方案最起码要有几个基本点:一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共识,而且要具备可供各国立即拿回议会表决批准的方案,以保证其顺畅的过渡衔接;同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美国在内的国家,要起码同意就参加一个对其有约束力的议定书进行谈判,而且要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此外,她也希望在坎昆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全球环境基金"能够真正运作起来。

作者:雨涵

责编:苗子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