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有关舍普文章的更多读者来信之一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2月25日

Yang Anh:该记者虽然到过中国,但是却从未能走进中国,文章很肤浅。 (更多请看全文)

ermei:这位记者要不是到了完全与外界封闭的山村就是比较喜欢使用夸张这种修辞手法。我的德国朋友也曾到中国,城市和山村都跑过了,可惜没有这种“礼遇”。而我的德国外教就更可怜了,中国人好象都不怎么愿意搭理他。

Bunnyhz:仅凭所谓的记者只言片语去判断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可笑的。对于这位所谓的记者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主观描述,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没错,这是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通常描述,唯有此类描述,才能吸引众多外国眼球,也唯有此类描述,才能让他们有发表文章的机会,并藉此糊口聊生。事实上,想真正地去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性格,仅凭着个人的主观臆断甚至是异想天开是不够的。我无法不佩服所谓外国记者的想像力和主观推断力,有时甚至想他们为何不去写些科幻小说给世人看看呢。中国因其幅源辽阔,使得中国人有着众多不同的民族性格和行为表现。那些所谓的外国记者却常常喜好用以点盖面的方式,很有气势地写道“中国人就是...”。一下子所有中国人都被他看透了,了解透了。是啊,中国人的内敛使得他们不擅于用嘴宣传自己。中国人更擅于用行动来宣传自己。想要了解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国家及其人民,是要有耐心的,更要有能力的。不管怎样,全面而客观的观察总是有帮助的。

C.Chen:一个德国人在中国非常有趣的经历!其实不必大惊小怪,我作为中国人在德国几年来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当然德国人的表达好奇的方式和中国人肯定完全不同。当然没人跟着我上厕所。不过,好奇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中国有句古话:五十步笑百步。不知用在这里是否恰当?不同的文化相遇,需要的不是相互理解,而是相互容忍。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文化的强大力量所在吧,可以无声无息地同化外来文化,而在欧洲,更多的是文化冲突,都试图征服对方的文化。但文化是不可征服的,看来还是我们中国人高明,用个有趣的字眼吧,这叫和平演变。外国的经济生活方式到了中国就把中国人和平演变了,但外国的文化生活方式到了中国就被中国人和平演变了,哈哈。

fxnirvana:那位撰文的德国记者朋友没有在中国生活足够的时间。他看到的是一个片面的中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除了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必须有博大的胸怀,淳朴的气质以及灵敏的性格。因为这些正是这个民族的特点。就像在德国,开始三个月的印象与来了快三年的时候截然不同一样。如果他有机会长时间的生活在中国并且试着以中国人的思维去看待事情,相信最后会有不同的结论。因为尽管表面差距太大,但是骨子里头人还是有好多想通的东西。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有包容的心才能拨开云雾见太阳啊~~~

舍普讨厌的中国人:关于舍普的驯狗笼-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一位记者写的有关中国的文章。读来令人愤慨!!!--------为这分居高临下的可笑姿态,更为文中用“驯狗笼”这类字眼对中国人住宅的描述。试问那个你眼中的“驯狗笼”里住的是你的妈妈,你还会如此幸灾乐祸吗?你得学习何为对人的起码尊 重,学习怎样客观地看问题。 用个案误导读者是为一位有良心的记者所不齿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
我为“明星周刊”拥有象舍普这样的记者感到耻辱!

qr:我认为“明星周刊”雇佣这样的记者是他们的失职,他只能严重的损害“明星周刊”的声誉而不会有任何益处。

说实话:难以置信SPIEGEL(应为Stern,编者注)驻中国的记者愚蠢到这个地步。难怪SPIEGEL上关于中国的文章极少见到客观的。象这样的记者只不过是在SPIEGEL混钱罢了,本来可以把他看作社会关怀的好例子,但他的这东西不但无聊且误导读者,SPIEGEL留着这种水平的记者不知是图个啥。

我不知道他在中国到底做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或者他身上有什么极其与众不同的特质以至于让无数的中国人这么景仰他跟从他。我丈夫也是德国人,个子虽然没有一米九,但鼻子绝对不小,怎么他去了中国三次了,就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特殊的待遇?一样也没有,人们都没工夫理他。象二十年前那种有个高鼻深目的外国人一上街问路,就会引来十几个路人围观的现象,一但那个城市的外国人露面次数超过五次后(不管是同一张脸还是不同的脸)就消失了,因为没人再觉得外国人是多么稀罕的了。我对这个记者真得是很好奇,他到底有何独特之处,能走到哪里都被众人象众星捧月般跟着,甚至连上厕所...

夜凉时节:请这位记者问问自己的良心,是否具有一个作为记者所必备的职业道德?你可以去蒙昧未开化的农村,去体验中国落后地区的风土人情。你永远也无法理解那些对你展现出不加掩饰的好奇态度的中国人其实是多么的纯朴。我太失望了,德国媒体居然派了这么位欠缺素质的记者来中国,难怪西方人会对中国有不应该有的偏见。

读者Z.:简直难以相信,署名“舍普”的这位“明星周刊”记者竟然写出如此不堪的文字来误导读者!在“上厕所……”一文中,这位大记者从头到尾都抻着指责的指头,似乎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够给他带来愉悦。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文中竟然用“驯狗笼”来描述中国人的住房。如果这位记者的妈妈也住在这种房子里,想必他不会如此居高临下和幸灾乐祸地如此措辞。也许这位记者在中国期间住的都是“比驯狗笼大不了多少”的住房。你真不走运!我本人在中国住过或见过的住房都没能让我联想到“驯狗笼”。不知这位写这样文字的记者专业水平那里去了!我为“明星周刊”这样知名的杂志拥有这样误导读者的记者感到耻辱!

T.C:完全是胡说八道!起码我就没有听说过这个什么上帝造人得笑话!再者我本人绝对没兴趣去碰老外体毛!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件恶心的事情!而且很多中国男人腿上手上还是有体毛的...

此文章作为Stern杂志的记者写的文章,让我非常失望,一个如此大名气的杂志的记者的文章如此失实,完全让人无法接受。妖魔化了中国政府后还要继续妖魔化或者说愚蠢化普通的老百姓...

普通年轻纳粹用着粗俗的语言侮辱着在德国的外国人,还可以说是不懂事,而他这个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如此评论一个他生活了多年的国家的人民,其恶劣性质完全是无以复加...

黄:我不明白贵网刊登这样的文章用义何在。如果它代表少数德人的观点,请不要再登这种不具代表性的东西。某些德人总是自以为是,对其他文明缺乏应有的尊重,总是容易忘掉自己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确实充满了屈辱,但是,没有罪恶。我的观点仅代表我自己,欢迎指正。

陈:来德国生活了两年,几乎每天浏览贵网站。这几天看“德国记者体验中国”的文章,觉得滑稽可笑,贵网站的一贯风格要有变化?如果贵站乐意刊登这样的文章,我倒很想把这两年在德国的体会也写一点。

你们能否也办一个“中国人体验德国”的专栏?如果办的话,我倒想写两篇文章:《关于“中世纪思维的德国”的争论》,《关于“高傲的猪”的争论》

JFC:在德国生活了几年,最深刻的体会是德国的新闻理论的荒谬。简单说,看那恶心的图片报成了德国最大的报刊,就知道了这个民族现在的品味。打开来,没有色情,凶杀,变态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位记者,别的我不说了,说了没有意思。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只能说他的心理阴暗,对我们中国怀有恶毒的仇恨和蓄意的歪曲,以达到他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在德国几年,感谢现代数码科技,我拍了好几千张各种各样的照片,比如要饭的,比如遍地的烟头和酒瓶,比如墙上的纳粹标志,比如新纳粹的游行,比如德国总理在美国总统面前的涨红的脸,比如贪污的Scharping,比如血口喷人的Hohmann和部队里的新纳粹高级军官,比如吸毒的运动员,比如令人捧腹的滑稽恶心的所谓100名最优秀的德国人。回到中国,我会告诉所有人,这就是德国。如果像蓄意歪曲一个东西,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不是记者,一样能做到。等以后看我的书出版吧。 书名为-现代德国。

X.X.:恩,我很同情这位记者的遭遇。不过我想说的是,我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小镇,现在在南京读书,至少我还没有见过象记者描述的那种没有隔板的W.C.。还有,记者所遇的警察应该是如假包换,而不是什么国家安全局的侦探。在中国,对外来人口的盘查是一定的,而对旅店的查房是随机的,据说是为了打击卖淫(在中国,至少官方是禁止卖淫的)和对逃犯的追踪。这可能是有些侵犯的人权,但至少在现在的中国,人们认为是合理的。如果你是个黄种人,单独呆着是可以的,我自记事起没有听说有谁因为说领导人的坏话而被捕。当然如果你是去大街上喊,我也没话说了。相反,正如你所见到的,政府对网络言论是监控很严的。

Bruce Z:此文作者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真的是猴子看中国,真的看不懂。我在Canada.

阿毛:甚至上厕所也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想有点过分的言辞!在中国,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一个黄发的白人是特别受关注的!就像到达非洲的第一个白人一样!因此,对于上述的过程或者说是现象我觉得有点可能。因为在某些地区外国人真的比较少见,因此会产生那样的情况!但在珠三角或者长三角,外国人经常和我们一起生产,在酒吧、露天的餐吧!我们都常见!因此也就习惯了!很多时候当作不见一样!

你可以相像一下一个会活动的真恐龙出现在纽约吗?有没有人围观呢?

max: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我大约是在95年听说的,当时我刚读研究生。任何一个智商健全的人,都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幽默小品来理解的。我想这个故事在当时可能也是刚创作出来不久。而且毫无疑问,这个故事流传的范围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有限的可怜。然而作者说到“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上帝造人的故事”,而且他还把这个幽默小品当了真,和“沙文主义”也扯上了关系,他的想象力之丰富不得不令人佩服。其他就不细说了。一个短暂的旅行者,发表点旅行感想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时心血来潮,想“深刻分析”中国政治和社会,那就是一件很幽默的事了。

乔:关于德国的这位记者的描述我完全不敢苟同。中国没有象记者所描述的那样,从一点可以证明完全是有意的编造,他说住在长满虱子的宾馆,看看中国的宾馆,哪个房间是长满虱子的?除非是他想便宜住在10元的最破的宾馆里。当然,他说的并不是在中国没有,但是,在中国决不是该记者所描述的那样。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想劝告该位同行,要以客观的笔调反映现实,不要带着个人的好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